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资源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13:14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资源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观察历史流变和进行现实解读是研究文化形态两个重要的切入点。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资源进行研究,纵向梳理诚信思想的各个发展阶段,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资源进行相对全面的总结,对各个时间节点上出现的重大问题具体分析,探索其中的历史轨迹与传承演变。笔者从殷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汉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这四个时期着手来进行研究。此外,在梳理好各阶段诚信思想精华的基础上,深刻认知诚信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对我们当今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个体而言,诚信是一种做人的德性要求;对社会而言,诚信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保证机制。秉持扬弃的态度,我们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将传统诚信加以借鉴和吸收,探索适应当下社会环境的转型途径,为当代社会提供诚信资源,体现传统诚信当代价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他律和人格自律结合的当代诚信文化。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资源的功能和特征进行分析;其次,通过《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和《中国信用发展报告(2012-2013)》,把握当代诚信缺失的社会心态,并结合当前的形势政策、热点话题、真实案例等,找出诚信思想在当代社会的时代特点及其遭遇的困境,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最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论和教育方法,探究适用于当代社会现实的诚信思想,探索当代诚信的建设之路。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历史与现实比较分析研究等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本选题具有历史性这一特点,因此决定了要以文献研究为首要研究方法,需要对中国古代诚信思想的文献进行全面的了解及掌握,并对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典籍进行深入研读,如《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朱子》经典代表作。(2)跨学科研究法。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历史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等学科来进行研究。特别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其理论与方法,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3)历史与现实比较分析研究法。通过系统的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资源的产生、发展、变迁,总结其形成的轨迹,找出其中的发展规律,分析变革时期积极的因素与消极的因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来以史通今,发掘可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诚信伦理的思想和价值。本文主要有两大重点:其一,因为是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要建立在一定中国古代历史基础上的。因此,需要大量的阅读历史书籍和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对中国的历史结构体系进行一个脉络的梳理;其二,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当代的诚信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诸多值得我们去借鉴的诚信思想,亦带有一些历史局限性的东西,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更适合的途径和方法来建设当代诚信文明;与此同时,还需密切联系时下人们的思想动态和当下社会环境完成当代诚信的转型。本文需要做的是,找寻出切合实际情况的转型方法和途径。学术界提出了诸多转型对策,但大部分都是根据文献提出的要求,将当代国情、人们的实际思想动态和社会需求这些实际与研究紧密结合,成果更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本着这一原则笔者进行了典型调查、问卷调查、访谈了相关专家,力求找出“接地气”、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与对策。在查阅了大量论文、学术期刊的基础上,发现之前学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都是就某一个时期或者某一篇历史著作来进行研究的。本文综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从整体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进行梳理,从历史发展的纵向来进行研究,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革和发展,文化必然也会相应的变迁,而诚信也会适应当时时代的潮流实时更新,这不仅印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也为当代价值提供了依据,这是其一。其二,本文在研究书面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社会热点,把握现实心态,调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鲜活材料,将书面资料与现实材料有机结合进行研究,有助于研究的深化,从而使研究更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诚信资源 当代诚信 失信现象 有效机制和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4;G12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前言10-15
- 1.1 研究的意义10-11
- 1.2 研究的现状评述11-13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3-14
- 1.3.1 研究思路13
- 1.3.2 研究方法13-14
- 1.4 本论文的创新点14-15
- 第二章 诚信与诚信资源15-21
- 2.1 诚信的内涵15-19
- 2.1.1 “诚”之释15-16
- 2.1.2 “信”之义16-18
- 2.1.3 何之谓“诚信”18-19
- 2.2 诚信是一种资源19-21
-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思想的历史演变21-35
- 3.1 殷商西周时期:诚信思想的孕育阶段21-23
- 3.1.1 殷商西周的时代背景21-22
- 3.1.2 殷商西周时期的诚信思想22-23
- 3.2 春秋战国时期:诚信思想的成型阶段23-27
- 3.2.1 孔子与儒家的诚信思想24-25
- 3.2.2 道家的诚信思想25-26
- 3.2.3 墨家的诚信思想26-27
- 3.2.4 法家的诚信思想27
- 3.3 汉唐时期:诚信思想的发展巩固阶段27-30
- 3.3.1 汉代的诚信思想28-29
- 3.3.2 唐代的诚信思想29-30
- 3.4 宋元明清:诚信思想的深化传承阶段30-35
- 3.4.1 宋代的诚信思想30-32
- 3.4.2 明清的诚信思想32-35
-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资源的历史分析与现状解读35-47
- 4.1 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资源的历史分析35-39
- 4.1.1 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资源的基本特征35-38
- 4.1.2 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资源的价值38-39
- 4.2 中国传统诚信资源的现状解读39-47
- 4.2.1 中国传统诚信资源在当代遭遇滑铁卢39-43
- 4.2.2 失信现象的原因剖析43-47
-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资源的当代转型与有效运用47-59
- 5.1 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资源的当代转型47-52
- 5.1.1 诚信的当代释义47-48
- 5.1.2 传统诚信与当代诚信的区别48-49
- 5.1.3 传统诚信观的当代传承与转型49-52
- 5.2 诚信资源充分利用的有效机制与途径52-59
- 5.2.1 加强政务诚信建设52-53
- 5.2.2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53-57
- 5.2.3 加强诚信法制建设57-59
- 结论59-60
- 参考文献60-63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3-64
- 致谢64-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廖健太;张学中;;儒家诚信观念的缺失及其对现代政府诚信的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2 马锦君;;中国传统诚信观的历史演变[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赵丽涛;;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变迁方式及其当代转化[J];兰州学刊;2013年02期
4 曾美勤;成海鹰;;论传统诚信的内涵及主要内容[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徐强;;法律保障下的个人诚信建立问题研究[J];征信;2014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资源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92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