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16:35
本文关键词: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问题是当代中国教育面临的难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努力,而家庭道德教育作为人生道德教育的起点,是学校和社会道德教育的基础,其地位不可忽视。发挥家庭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自然需要借鉴前人的教育经验。曾国藩对弟妹子侄的家庭道德教育可谓是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成功典范,其教育思想至今仍为国人效仿和称颂,其意义可见一斑。因此,对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研究将有助于完善家庭道德教育体系的内容,丰富家庭道德教育的思想体系,为当代家庭道德教育提供借鉴。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研究,更加准确地把握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主要内容及特色,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湖湘独特的地域文化、曾氏家族良好的耕读家风、丰富的儒学人生是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曾国藩家庭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可以概括为立德、修身、处事、美训四个方面。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和举措吸众家之长,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又独树一帜形成了以培养读书明理的君子为目标,家庭道德教育中以因材施教为原则,以严谨丰富的家书教育为手段,注重知、情、意、行的全面的鲜明特色。 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中的通过爱心教育来立德、文明礼貌教育来促进完美处事、劳动教育来立志、良好品格教育继承传统美训的教育思想都值得我们当代家庭道德教育借鉴。
【关键词】:曾国藩 家庭道德教育 教育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导论9-21
- 1.1 问题的提出9
- 1.2 研究背景与目的9-12
- 1.2.1 研究背景9-12
- 1.2.2 研究目的12
- 1.3 研究意义12-14
- 1.3.1 理论意义12-13
- 1.3.2 现实意义13
- 1.3.3 扩展意义13-14
- 1.4 研究综述14-18
- 1.4.1 关于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内容的研究14-16
- 1.4.2 关于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特点的研究16-17
- 1.4.3 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的不足之处17-18
-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范畴18
- 1.5.1 相关概念的界定18
- 1.5.2 研究范畴18
- 1.6 研究方法与思路18-21
- 1.6.1 研究方法18-19
- 1.6.2 研究思路19
- 1.6.3 研究创新19-21
- 第二章 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21-27
- 2.1 湖湘地域文化的影响21-22
- 2.2 曾氏家族耕读家风的影响22-23
- 2.3 儒学人生的影响23-24
- 2.4 墨、道及诸子百家精华思想的影响24-25
- 2.5 生逢乱世的时代背景的影响25-27
- 第三章 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容27-36
- 3.1 立德27-30
- 3.1.1 孝悌27-29
- 3.1.2 仁爱29-30
- 3.2 修身30-32
- 3.2.1 立志30
- 3.2.2 诚信30-31
- 3.2.3 勤奋31-32
- 3.3 处事32-34
- 3.3.1 睦邻友善32-33
- 3.3.2 谦让33
- 3.3.3 慎交33-34
- 3.4 美训34-36
- 3.4.1 节俭34
- 3.4.2 早起34-35
- 3.4.3 慎言35-36
- 第四章 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的特色36-40
- 4.1 以读书明理之君子为教育目的36
- 4.2 以因材施教为家庭道德教育原则36-37
- 4.3 以严谨丰富家书教育为家庭道德施教手段37
- 4.4 家庭道德教育过程注重知、情、意、行全面培养37-38
- 4.5 突出以“刚”与“强”为家庭教育内容38-40
- 第五章 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启示40-48
- 5.1 当代家庭道德教育面临的困惑40-44
- 5.1.1 家庭结构变化的困惑40-41
- 5.1.2 家庭功能变化的困惑41
- 5.1.3 家庭关系变化的困惑41-42
- 5.1.4 网络侵袭 感情冷漠42-43
- 5.1.5 亲子教育缺失 文明礼貌缺失43
- 5.1.6 父母代劳 责任感缺失43
- 5.1.7 揠苗助长 逆反心理滋生43-44
- 5.2 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启示44-48
- 5.2.1 爱心教育以立德44-45
- 5.2.2 文明礼貌教育以处事完美45
- 5.2.3 劳动教育以立志45-46
- 5.2.4 良好品格教育继承传统美训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4
- 致谢54-55
- 作者简历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培兰,石宁;中美家庭道德伦理观与教育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2 宋一;耿永辉;;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特色[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王克真;试论曾国藩的家庭教育观和教育方法[J];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童中平;;论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与经验来源[J];船山学刊;2006年02期
5 严俊杰;黄正泉;;浅析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J];船山学刊;2007年04期
6 唐凯麟;家庭伦理三题散论[J];道德与文明;2002年06期
7 周玉珍;曾国藩伦理思想的渊源[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8 戴素芳;曾国藩家庭德教理念及其现代审视[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9 孙翔;雒季;;孝俭立德 人我和谐——和谐视域下的曾国藩家庭伦理[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10 刘兴邦;论曾国藩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3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93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