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美爱国主义教育比较及启示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美爱国主义教育比较及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主题。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新学科,中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开拓性研究。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美国公民教育的内容之一。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不足。目前学术界对中美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的研究还未充分展开、深化。本论文即是对当代中美爱国主义教育宏观而全面的观照、比较。通过中美爱国主义教育的比较研究,继续弘扬创新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元素,并且借鉴美国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的长处,警惕其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对提高和丰富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属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题比较,在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全文主要采用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等方法展开研究。本文有两个创新点:一是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对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是基于笔者在美国三年的生活体验,力图在中美爱国主义教育的比较研究方面有所拓展。二是内容创新,以全新的角度探讨了美国爱国主义教育对中国的启示。本论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对“中美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反思与重估,评论中美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成果、现状与不足,为更深入地中美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比较做出充分而有益的铺垫,并传递中美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断创新的信息。接着论述中美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提升的价值和意义,最后陈述本论文研究重点和主要思路。第二章研究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和理论依据,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爱国主义的观点。第三章论述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式、特点和成效。论述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式,内容包括:家庭教育是起点;学校教育是主渠道;社会教育多管齐下(抗日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必修课、救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题材、参观红色根据地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寓教于乐”的突出方式、大众传媒是宣传新阵地)。总结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政治性、历史性、传统性的特点。探讨了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取得的成效和不足。第四章论述了当代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式和特点。从志愿服务、仪式教育、媒体造势、群众游行、培养自负的国民性格五个方面论述。同时论述了当代美国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时代性、隐蔽性、宗教性的特点。探讨了美国爱国主义教育取得的成效和不足。第五章对比中美爱国主义教育的共性和差异性,从爱国主义教育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历史传统教育、善于利用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共同面临全球化挑战四个方面论述共性,从教育侧重点、指导思想、主旋律、主题四个方面论述其差异性。第六章,笔者立足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从实际存在的社会问题出发,思考“如何学习和借鉴美国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分析中美爱国主义教育的差异性,扬长避短,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美国爱国主义教育对中国的启示。论述了警醒其消极因素即反对霸权主义和不能培养民族自负心,论述借鉴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元素,即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爱国主义教育与高科技结合的力度;强化志愿服务;爱国主义与个人利益相统一;发挥宗教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这是本文的重点和创新。笔者从自身经历以及见闻,从现实的层面,倡导建立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探讨了当代如何拓展和创新中国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中美爱国主义教育 比较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47;D771.2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7
- Abstract7-14
- 1 引言14-18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4-15
- 1.2 研究现状15-16
- 1.2.1 国内近10年对此课题的研究情况15-16
- 1.2.2 国外近10年对此课题的研究情况16
- 1.3 创新之处16-17
- 1.4 研究方法17-18
- 2 爱国、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与理论依据18-24
- 2.1 爱国、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18-20
- 2.1.1 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内涵19
- 2.1.2 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内涵19-20
- 2.1.3 爱国主义教育的人生价值观内涵20
-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爱国主义的基本观点20-24
- 2.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爱国主义的基本观点20-21
- 2.2.2 列宁关于爱国主义的基本观点21
- 2.2.3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基本观点21-24
- 3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方式、特点和成效24-34
- 3.1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式24-27
- 3.1.1 家庭教育是起点24-25
- 3.1.2 学校教育是主渠道25
- 3.1.3 社会教育多管齐下25-27
- 3.2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27-30
- 3.2.1 政治性28
- 3.2.2 历史性28-29
- 3.2.3 传统性29-30
- 3.3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与不足30-34
- 3.3.1 取得的成效30-31
- 3.3.2 存在的问题31-34
- 4 当代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式和特点以及成效34-40
- 4.1 当代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式34-36
- 4.1.1 志愿服务34
- 4.1.2 仪式教育34-35
- 4.1.3 媒体造势35
- 4.1.4 群众游行35-36
- 4.1.5 培养自负的国民性格36
- 4.2 当代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36-38
- 4.2.1 时代性36-37
- 4.2.2 隐蔽性37
- 4.2.3 宗教性37-38
- 4.3 当代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与不足38-40
- 4.3.1 取得的成效38
- 4.3.2 存在的问题38-40
- 5 中美爱国主义教育的共性和差异40-48
- 5.1 共性40-42
- 5.1.1 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40
- 5.1.2 重视历史传统教育40-41
- 5.1.3 利用社会公共文化设施进行教育41-42
- 5.1.4 两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都面临全球化挑战42
- 5.2 差异42-48
- 5.2.1 侧重点不同:中国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美国注重成就教育42-43
- 5.2.2 指导思想不同:中国以集体主义为基础,美国以个人主义为基础43-44
- 5.2.3 主旋律不同:中国以和平统一为主旋律,美国以自由主义为主旋律44-45
- 5.2.4 主题不同:中国是民族复兴,美国是称霸世界45-48
- 6 美国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对中国的启示48-57
- 6.1 避免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48-49
- 6.2 借鉴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点49-57
- 6.2.1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50-52
- 6.2.2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与高科技结合的力度52-53
- 6.2.3 加强志愿服务53
- 6.2.4 将爱国主义与个人利益相统一53-55
- 6.2.5 发挥宗教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55-57
- 结束语57-60
- 参考文献60-64
- 作者简历64-65
- 一、基本情况64
- 二、学术论文64
- 三、获奖情况64
- 四、研究项目64-65
- 学位论文数据集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为民;面向新世纪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J];湖北社会科学;2000年S1期
2 ;爱国主义教育光盘[J];时代消防;2000年02期
3 郑爱文;浅议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爱国主义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年05期
4 王春玲;创造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氛围[J];理论界;2000年03期
5 钱永祥;新世纪企业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J];青年研究;2001年02期
6 蒲天彪;浅谈文物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7 吴容;论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3期
8 王淑芳;努力创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张志荣;入世呼唤爱国主义教育创新[J];理论前沿;2002年17期
10 卢德;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J];探索与求是;200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莉;魏丰平;;认真开展传美教育 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四卷)[C];1996年
2 高俊龙;;简论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3 赵素繁;苗淑珍;;弘扬传统美德 深化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四卷)[C];1996年
4 张效军;;学校应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刘玲;;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社会课堂教学中[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6 姜振英;;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理论组研讨综述[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四卷)[C];1996年
7 李娇秀;吴贵彬;;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深思”[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六卷)[C];2001年
8 ;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引向深入[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9 华世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与理论探索[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10 郭裕怀;;搞好爱国主义教育[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峰华;充分利用互联网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N];光明日报;2002年
2 安斗阿布;丹巴突出“六”字抓爱国主义教育活动[N];甘孜日报(汉文);2007年
3 任廷津;印江多形式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N];铜仁日报;2008年
4 记者 晓勇 实习生 王春妮;确保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取得实效[N];西藏日报;2009年
5 沈宣;我省认真贯彻中宣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部署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N];福建日报;2009年
6 刘佳;扩大爱国主义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N];新疆日报(汉);2009年
7 记者 李亚杰;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N];人民日报;2009年
8 王莉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做到“三全育人”[N];承德日报;2009年
9 记者 李川;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N];天津日报;2009年
10 记者 王洪康;我市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将全面展开[N];周口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霞;中美爱国主义教育现状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王启祥;藏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我国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李海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谭铮;爱国主义教育的多维视角审视[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艳玲;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传和;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松梅;网络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粟凤;当代中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探析[D];湘潭大学;2011年
8 梅玉洁;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2年
9 司琪;“十年建设”时期新疆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晓宇;新时期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美爱国主义教育比较及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2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0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