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雷锋精神大众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11:15

  本文关键词: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雷锋精神大众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互联网络等新兴媒体广泛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等各种社会领域。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主要特征。因此,信息化社会背景下探讨推进雷锋精神大众化已经成为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这是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推进雷锋精神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要求,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需要。 雷锋精神大众化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它不仅要研究“化什么”的问题,更要探讨“如何化”的问题。本文以信息化社会特征为研究视角,在全面考察和梳理50年雷锋精神大众化过程及经验的基础上,,探寻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雷锋精神大众化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雷锋精神大众化困境和出路等基本问题,以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雷锋精神大众化理论体系,推进雷锋精神融入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之中,使之转变为人们日常的行为规范。本文除导言和结语之外共分三章。第一章是对雷锋精神大众化进行历史考察,并在历 史考察的基础上总结以往开展雷锋精神大众化基本经验。第二章则主要是对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雷锋精神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当代价值进行阐述。第三章主要是针对当今信息化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分析雷锋精神大众化存在的困境,并提出雷锋精神大众化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信息化社会 雷锋精神 大众化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导言8-14
  • 一、 问题的提出8-9
  • 二、 研究综述9-10
  •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10-12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12-14
  • 第一章 雷锋精神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基本经验14-28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雷锋精神大众化考察14-16
  • 一、 雷锋精神大众化的起始阶段(1962—1966)14-15
  • 二、 雷锋精神大众化遭遇挫折的阶段(1966—1978)15-16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后的雷锋精神大众化考察16-23
  • 一、 雷锋精神大众化的全民热潮阶段(1978—1989)16-18
  • 二、 雷锋精神大众化的曲折发展阶段(1990—1999)18-21
  • 三、 雷锋精神大众化逐步走向常态化阶段(2000—今)21-23
  • 第三节 雷锋精神大众化的历史经验23-28
  • 一、 重视对雷锋精神大众化主体的培育23-25
  • 二、 创新是推进雷锋精神大众化的不竭动力25-26
  • 三、 深入大众日常生活是推进雷锋精神大众化的重要方法和载体26-28
  • 第二章 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雷锋精神大众化的科学内涵与当代价值28-37
  • 第一节 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雷锋精神大众化的科学内涵28-31
  • 一、 雷锋精神内容的大众化28-30
  • 二、 雷锋精神路径的大众化30-31
  • 三、 雷锋精神认同的大众化31
  • 第二节 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雷锋精神大众化的当代价值31-37
  • 一、 雷锋精神大众化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31-33
  • 二、 雷锋精神大众化是营造和维护社会主义良好道德氛围的需要33-34
  • 三、 雷锋精神大众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34-35
  • 四、 雷锋精神大众化是推动和发展各行各业行风建设的需要35-36
  • 五、 雷锋精神大众化是信息化社会道德指引和普及的需要36-37
  • 第三章 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雷锋精神大众化的困境与对策研究37-47
  • 第一节 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雷锋精神大众化面临的困境37-40
  • 一、 雷锋精神大众化面临宣传主体弱化的困境37-38
  • 二、 雷锋精神大众化面临内容与形式单调乏力的困境38-39
  • 三、 雷锋精神大众化面临载体范围狭窄的困境39-40
  • 四、 雷锋精神大众化面临由思想认同到行为转化的困境40
  • 第二节 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雷锋精神大众化的对策40-47
  • 一、 整合各级组织力量共同推进雷锋精神大众化41-42
  • 二、 建立健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运行机制推动雷锋精神大众化42-43
  • 三、 以学校德育建设为重点推动雷锋精神大众化43-44
  • 四、 以规范和发展制度性志愿服务项目促雷锋精神大众化44
  • 五、 立足教育实践基地创新宣传活动推进雷锋精神大众化44-45
  • 六、 依托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推动雷锋精神大众化45-46
  • 七、 充分发挥文艺影视作品的教育功能推动雷锋精神大众化46-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0
  • 附录50-51
  • 致谢51-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勇;学雷锋活动的历史回顾[J];道德与文明;1993年01期

2 周杨;;新时期正确认识和弘扬雷锋精神[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刘书林,李树武;论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04期

4 张玲;不灭的火种——雷锋精神在延续[J];福建党史月刊;2000年03期

5 王泽应;江泽民伦理思想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王桂泉;张铁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J];理论探索;2008年05期

7 高新;;从理性的高度把握雷锋精神——关于雷锋精神的探讨综述[J];理论探索;1990年02期

8 李桂艳,王云平;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与雷锋精神[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黄中平;;雷锋精神时代化与学雷锋活动常态化——2012年“雷锋精神论坛”综述[J];求是;2012年11期

10 季明;雷锋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向——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0周年[J];青海学刊;2003年02期


  本文关键词: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雷锋精神大众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24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c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