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普世价值”思潮研究
发布时间:2025-08-12 19:13
当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严峻、思想现状复杂,给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内典型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西方话语输送的重要工具,“普世价值”思潮已成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强化指导思想的重大障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梳理、治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揭橥其本质和危害,为意识形态领域内纷繁复杂的思想现状正本清源。作为一种思潮的“普世价值”是一定历史条件下演化出的结果和产物。希腊化时期的“普世主义”理念、基督教的“普世”概念、启蒙时期的“普遍理性”、“普世运动”的开展、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蔓延、《世界人权宣言》的颁布及全球伦理运动的推行等,不同时期与相互区别的主张构成了“普世”思想漫长的历史形成过程。其后它作为具有西方特定价值内涵的思潮和霸权工具向世界推行,一时甚嚣尘上并逐渐地成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定政治思潮。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给普世价值的传播提供了现实和思想上的土壤,知识分子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为“普世价值”在国内的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普世价值”主要通过利用社会热点、解读党的重大决策和文件等手段借助于互联网等平台进行隐蔽性传播和渗透。这种...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普世价值”的演变与成潮
2.1 “普世价值”的演变
2.1.1 从希腊化时期的“普世主义”到基督教的“普世”概念
2.1.2 从启蒙时期的普遍理性到一战以后的“普世运动”
2.1.3 从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到二战后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
2.1.4 20 世纪末的全球伦理运动
2.2 作为思潮的“普世价值”及其成因
2.2.1 作为思潮的“普世价值”内涵
2.2.2 “普世价值”成潮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普世价值”的中国传播
3.1 “普世价值”在中国传播的背景
3.1.1 “普世价值”中国传播的时代背景
3.1.2 “普世价值”中国传播的知识分子因素
3.2 “普世价值”传播的几种方式
3.2.1 凭借互联网的隐蔽性传播
3.2.2 利用社会热点借题发挥
3.2.3 通过解读党的重大决策渗透
第四章 “普世价值”的实质与危害
4.1 “普世价值”的实质
4.1.1 “普世价值”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4.1.2 “普世价值”是资产阶级的价值观
4.1.3 “普世价值”是一种政治教条主义
4.1.4 “普世价值”是推行霸权的工具
4.2 “普世价值”的危害
4.2.1 加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
4.2.2 动摇人们对“四个自信”的认同
4.2.3 危害党的领导和我国政治稳定
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
5.1 厘清几个关于价值的概念
5.1.1 价值与抽象价值
5.1.2 “普世价值”与价值共识
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
5.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的原则区别
5.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普世价值”的超越
第六章 应对“普世价值”的态度与对策
6.1 马克思经典作家对抽象价值的批判
6.1.1 马克思对拉萨尔“公平”、“平等”思想的批判
6.1.2 恩格斯对杜林抽象原则、道德观及平等观的批判
6.1.3 列宁对考茨基“一般民主”、“纯粹民主”的批判
6.2 解蔽西方“普世价值”思潮的悖论与困境
6.2.1 解蔽“普世价值”的虚伪和蒙蔽性
6.2.2 西方“普世价值”的悖论
6.2.3 西方“普世价值”的困境
6.3 治理西方“普世价值”思潮的路径选择
6.3.1 依法加强对“普世价值”思潮的网络治理
6.3.2 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话语、拓宽大众化的渠道
6.4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4.1 筑牢文化自信之魂
6.4.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
6.4.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4059007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普世价值”的演变与成潮
2.1 “普世价值”的演变
2.1.1 从希腊化时期的“普世主义”到基督教的“普世”概念
2.1.2 从启蒙时期的普遍理性到一战以后的“普世运动”
2.1.3 从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到二战后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
2.1.4 20 世纪末的全球伦理运动
2.2 作为思潮的“普世价值”及其成因
2.2.1 作为思潮的“普世价值”内涵
2.2.2 “普世价值”成潮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普世价值”的中国传播
3.1 “普世价值”在中国传播的背景
3.1.1 “普世价值”中国传播的时代背景
3.1.2 “普世价值”中国传播的知识分子因素
3.2 “普世价值”传播的几种方式
3.2.1 凭借互联网的隐蔽性传播
3.2.2 利用社会热点借题发挥
3.2.3 通过解读党的重大决策渗透
第四章 “普世价值”的实质与危害
4.1 “普世价值”的实质
4.1.1 “普世价值”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4.1.2 “普世价值”是资产阶级的价值观
4.1.3 “普世价值”是一种政治教条主义
4.1.4 “普世价值”是推行霸权的工具
4.2 “普世价值”的危害
4.2.1 加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
4.2.2 动摇人们对“四个自信”的认同
4.2.3 危害党的领导和我国政治稳定
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
5.1 厘清几个关于价值的概念
5.1.1 价值与抽象价值
5.1.2 “普世价值”与价值共识
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
5.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的原则区别
5.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普世价值”的超越
第六章 应对“普世价值”的态度与对策
6.1 马克思经典作家对抽象价值的批判
6.1.1 马克思对拉萨尔“公平”、“平等”思想的批判
6.1.2 恩格斯对杜林抽象原则、道德观及平等观的批判
6.1.3 列宁对考茨基“一般民主”、“纯粹民主”的批判
6.2 解蔽西方“普世价值”思潮的悖论与困境
6.2.1 解蔽“普世价值”的虚伪和蒙蔽性
6.2.2 西方“普世价值”的悖论
6.2.3 西方“普世价值”的困境
6.3 治理西方“普世价值”思潮的路径选择
6.3.1 依法加强对“普世价值”思潮的网络治理
6.3.2 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话语、拓宽大众化的渠道
6.4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4.1 筑牢文化自信之魂
6.4.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
6.4.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4059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4059007.html
上一篇:自媒体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