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老年人社交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04 17:25

  本文关键词:社交网络中俄语词汇的使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师范大学》 2015年

老年人社交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张德林  

【摘要】: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作为“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拥有数以亿计的老年人,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并不健全的今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已成为政府及大众关注的焦点。反映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心理学参数是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SWB)也即个体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笔者从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角度切入,调查了老年人社交网络现状,深入研究了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笔者自编了老年人社交网络调查问卷,采用了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主观幸福感量表,对304名老年人进行了测量并采用SSPS16.0对测量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等,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老年人社交网络的核心是家庭成员,配偶依赖性强,朋友、亲戚、邻居等成员边缘化,社交网络结构单一;2.老年人具有中等程度的人际关系困扰,人际困扰水平与性别、婚姻状况和职业类型存在显著相关。男性比女性老年人人际关系困扰水平更高;有配偶老年人比无配偶老年人人际困扰水平更高;干部群体比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群体及其它职业群体老年人的人际困扰水平更高。3.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与其性别、婚姻状况和家庭结构显著相关。女性比男性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得分更高;有配偶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得分显著更高于无配偶;两代人同住的老年人社会支持得分最高。4.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其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和工作状态显著相关。有配偶比无配偶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更高;自评健康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越高;仍然在工作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已经不工作的老年人。5.老年人的际关系困扰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负向预测作用,而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正向预测作用;6.社会支持在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彬;略论宗教信仰的心理功能[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王庆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基于上海市闵行区独生子女父母的调查[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3 风笑天;;从“依赖养老”到“独立养老”——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观念的重要转变[J];河北学刊;2006年03期

4 崔光成;赵阿勐;陈力;;中年基督教信仰者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11期

5 尹志刚;;北京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与养老战略思考——依据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首批独生子女家庭调查数据[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李泽;;城市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情况及其父母养老问题研究综述[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7 王树新;赵智伟;;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的选择与支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7年04期

8 陈立新,姚远;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人口研究;2005年04期

9 张文娟,李树茁;子女的代际支持行为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人口研究;2005年05期

10 王树新;张戈;;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担心度研究[J];人口研究;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Overview of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Level and Happiness of Chinese Rural Residents[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5期

2 刘逊;老年期心理问题的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邹红兵;;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幸福感关系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4 张平;佟伟军;;苏州市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安徽医学;2009年09期

5 刘方方;张冰梅;任竞;王宁远;;重庆市公共图书馆馆员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年04期

6 史薇;;北京市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7 蒋惠珍;;体育锻炼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8 张嘉薇;;我省农村空巢老人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才智;2011年31期

9 朱国文,蒋关军;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3期

10 徐俊;孙超;;我国“独生子女”界定操作化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梦凡;;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探析——以贵阳市为例[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崔丽娟;郝振;徐媛;朱旖旎;;老年人社会支持的获得、期望和利用状况及对老年生活的影响研究[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3 伍如昕;;谁更幸福?——代际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4 梁爽;张肖敏;;江苏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养老帮扶机制及相关政策研究[A];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C];2014年

5 王晶;;北帝信仰下的宗教心理探究——以佛山祖庙北帝崇拜为例[A];2014年07月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海燕;综合性医院临床医生幸福感评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吴捷;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安春明;吉林省农村居民幸福感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高法成;孝与养的失衡[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刘金华;基于老年生活质量的中国养老模式选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7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韦璞;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社会资本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志红;老年人体育锻炼提升主观幸福感相关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琳;大石桥市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钟读民;山东省青州市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钱晓燕;苏州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高敬书;中西医结合护理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人健康度和幸福度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梁芳;乌鲁木齐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7 王彦茹;乌市天山区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8 王蓉;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张胜芝;城市高龄老人社区照护服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孙亚楠;农村居民养老模式:“变”与“不变”[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2 袁方;中国老年人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3 风笑天;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保障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4 王登峰,崔红;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杨善华,贺常梅;责任伦理与城市居民的家庭养老——以“北京市老年人需求调查”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肖结红;;空巢老人问题探析[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崔红,王登峰;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确认与形容词评定结果[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8 林彬;略论宗教信仰的心理功能[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风笑天;;从“依赖养老”到“独立养老”——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观念的重要转变[J];河北学刊;2006年03期

10 陈惠雄,吴丽民;浙江高校教师苦乐源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洋;大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家庭养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雨童;;社交网络[J];中国摄影家;2014年06期

2 张磊;陈贞翔;杨波;;社交网络用户的人格分析与预测[J];计算机学报;2014年08期

3 范昕;包慧烨;;社交网络潜藏安全隐忧 晒幸福,当心引狼入室[J];报刊荟萃;2012年09期

4 代安楠;;大学生校园社交网络的使用与建设[J];青年文学家;2013年24期

5 詹馥榕;;浅议俄罗斯网络发展现状及其社交网络语汇特征[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黄媛媛;;即拍即分享[J];影像视觉;2014年01期

7 克里夫·汤普森;;社交网络在改变什么?[J];现代班组;2014年06期

8 颜晓敏;吉阳;熊朋迪;祝卓宏;;中学生的同伴依恋类型与社交网络行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年06期

9 Ben Mezrich;;社交网络[J];电影画刊(上半月刊);2010年11期

10 丁庆龙;;新“开放”时代的社交网络[J];华人世界;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云龙;李艳兵;;社交网络用户的人格预测与关系强度研究[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商务智能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2 宫广宇;李开军;;对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分析和思考——以人人网为例[A];首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0年

3 杨子鹏;乔丽娟;王梦思;杨雪迎;孟子冰;张禹;;社交网络与大学生焦虑缓解[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毕雪梅;;体育虚拟社区中的体育社交网络解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5 杜炤;刘婷;刘奇峰;;基于社交网络服务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研究[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我们从未如此热闹,却又从未如此孤独——论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7 颜艳春;;电子商务的下一个浪潮:社交购物[A];第四届(2011)中国商业信息化行业大会暨第四届中国商业信息化技术展览会会刊[C];2011年

8 仲玮;刘敏;范轶;代成琴;;以社交网络为核心的校园信息系统架构[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侯映红;吕勇强;吴强;杨正文;;基于瞬时社交网络服务的位置敏感模型[A];第八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2)论文集PCC[C];2012年

10 刘恕;;试论传统媒体与社交网络的交互融合——从新华社电视进驻开心网说起[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陈小方;[N];光明日报;2010年

2 彭敏;[N];电脑商报;2011年

3 VAR记者 彭敏;[N];电脑商报;2011年

4 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员工 谭拯;[N];人民邮电;2011年

5 周虎城;[N];南方日报;2011年

6 刘一冰;[N];电脑商报;2011年

7 钟声;[N];人民日报;2011年

8 ;[N];网络世界;2012年

9 宋平 编译;[N];中华读书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王娟;[N];中国计算机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红军;大规模社交网络中局部兴趣社区发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郭静;社交网络影响力传播的分析与挖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3 丁旋;社交网络分析中的隐私保护问题:去匿名化与无缝隐私[D];清华大学;2014年

4 孙见山;科研社交网络中的论文推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张彦超;社交网络服务中信息传播模式与舆论演进过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杨辰;科研社交网络平台中的合作者推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7 刘海峰;社交网络用户交互模型及行为偏好预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8 程军军;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模式及话题趋势预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9 张志军;社交网络中个性化推荐模型及算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连德富;基于位置社交网络的数据挖掘[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嘉颖;社交网络文化探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范海涛;社交网络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3 翟伯荫;社交网络中领域专家的识别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德林;老年人社交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艳颖;社交网络平台广告传播的动力机制与强化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6 黄璐;基于社交网络的调查问卷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玉琼;社交网络商业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詹馥榕;社交网络中俄语词汇的使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孙超;消费者对社交网络平台采纳行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任俊鼎;论社交网络技术对文化的影响[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社交网络中俄语词汇的使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9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239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7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