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俄汉语中的间接言语行为问题

发布时间:2017-05-21 21:14

  本文关键词:俄汉语中的间接言语行为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论文主要以俄汉会话语句为研究语料,以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力图在俄汉两种语言载体下对间接言语行为作较为全面的描写:间接言语行为与合作原则、得体原则和隐涵的关系,间接言语行为的修辞特性,间接言语行为的分类类别,从而揭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我们交际活动所具有的重大指导意义。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是一种全新的语用学理论,是对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并且这一理论现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节因素。随着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问世,先后出现了与之相关的研究课题,如:间接言语行为的分类,间接言语行为与修辞现象,间接言语行为的跨文化交际,间接言语行为意义的确定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大量俄汉会话语料的实例分析,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系统意义的探讨。 通过分析发现,间接言语行为在根本上遵循了合作原则,并且它与隐涵具有一定相关性。另外,我们还发现了大量辞格型的间接言语行为,并且按照不同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类型的间接言语行为产生。 本论文语料来源主要是小说《当代英雄》,《契坷夫短篇小说选》及电影剧本《两个人的车站》,《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另有少量例句选自《现代外国语》,,《俄语学习》,《交际俄语》等书刊。 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前言 概括介绍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内容和主要观点,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目的。 第一章 间接言语行为与合作原则、得体原则、隐涵。对间接言语行为与合作原则、得体原则、隐涵的关系进行详尽阐释,由此指出间接言语行为与合作原则具有一致性,从而引发出得体原则存在的必要性,并且分析了间接言语行为同隐涵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第二章 间接言语行为的修辞特性。本章以隐喻,反讽,夸张,曲言,双关歧义,委婉语等若干修辞手段为例来阐明间接言语行为与修辞的关系。 第三章 间接言语行为的分类。本章介绍了两种较为典型的分类方法:(1)由语境这一要素的介入将间接言语行为划分为规约性的与非规约性的;(2)按照作者真正意图的交际对象,间接言语行为可分为单向间接言语行为和(双)多向间接言语行为两大类。 总之,我们认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语用学理论,发展及完善这一理论将对我们生活中的交际谋略与策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关联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H030;H35
【目录】:
  • 目录5-6
  • 前言6-9
  • 0.1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6
  • 0.2 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6-7
  • 0.3 国内外语言界的研究现状7-8
  • 0.4 本论文研究任务、方法及意义8-9
  • 第一章 间接言语行为与合作原则、得体原则、隐涵9-19
  • 1.1 间接言语行为与合作原则的一致性9-10
  • 1.2 得体原则视角下的间接言语行为10-17
  • 1.3 间接言语行为与隐涵17-19
  • 第二章 间接言语行为的修辞特性19-32
  • 2.1 间接言语行为中的讽刺(反讽)、夸张(曲言)、比喻(隐喻)等修辞现象19-21
  • 2.2 间接言语行为与歧义双关21-27
  • 2.3 间接言语行为与委婉语27-32
  • 第三章 间接言语行为的分类32-42
  • 3.1 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32-35
  • 3.2 非规约(情境)性间接言语行为35-40
  • 3.3 单向间接言语行为与(双)多向间接言语行为40-42
  • 结论42-46
  • 致谢46-47
  • 参考书目47-48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樊旭;俄汉请求言语行为对比[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俄汉语中的间接言语行为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384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7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