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翻译与文化——俄译汉中对文化差异现象的处理问题

发布时间:2017-05-30 05:05

  本文关键词:翻译与文化——俄译汉中对文化差异现象的处理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翻译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语言的翻译不仅是语符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正如Г. Р. Гачечиладзе所说:“翻译并不简单地只是把一种语言形式用另一种语言形式来替换”,“翻译中再现原文的形式和内容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传达原文的民族特色的问题。”(《文艺翻译与文学交流》,第67页) 因此翻译既涉及两种语言,更涉及到两种文化。翻译与文化存在着一种紧密的互动关系,即翻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并体现着文化的变化与发展,同时,文化对翻译又有一种影响和制约,其中,翻译对文化的促进作用占主导地位。 不同的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局部的交叉、碰撞和冲突,从而给语言的翻译带来种种障碍和困难。俄汉两个民族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具体地讲,在俄汉翻译中俄汉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原语和译语中的文化概念不相对应。 (二)原语和译语中的对应词意义不同。 (三)原语和译语中的概念分类互不相符。 (四)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环境、民族心理、观察事物的角度和表达方式,促成了不同语言习语的形成。 苏联著名翻译家Л. С. Бархударов曾在其《语言与翻译》一书中指出,“翻译中最大的困难是,原语话语中描述的环境本身在使用译语集团的实际经验中不存在,即原文中描述的是某个民族和某个国家所特有的事物和现象。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起来虽然有困难,但也决不是毫无办法的。”Г. Р. Гачечиладзе也曾在其论著中谈及社会文化差异为翻译所造成的障碍:“最费周折的,是翻译中传达日常生活的民族特有事物。有时候译者只好放弃等值处理的办法,而用普通的中性的形式来替代。有时好不 WP=71 容易在译语里找到了与原著色彩相对应的词语,但是在使用这些词语时却隐藏着很大的危险:用另外一个民族的特有事物代替了这个民族的特有事物,经验丰富的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也往往有犯这类错误的危险。”(С.110) 因此,,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如何处理体现在各自语言中的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是每个译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实际翻译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音译法、直译法、直译加释法、加注法、替代法和意译法等六种手段,通过适当的变通、取舍,来解决遇到的文化差异问题。 当然,对翻译中文化差异现象的处理方法远非仅此几种,本文在此仅指出其中最常见的方式。然而,不论采用何种手段,则其无不可归于当前翻译界对文化处理方式的两种倾向之中,即以目的语为归宿的“归化”式翻译,和以原语为归宿的“异化”式翻译。事实上,“归化”与“异化”并不是矛盾的,而是辨证统一的。译者选择哪一种翻译方式,关键要取决于(1)原文的种类(2)文化色彩在原文中的重要性(3)原文的目的(4)的文读者的种类。随着世界融合趋势的日益明显,笔者认为,译者应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存原文的民族特色,保留“异国情调”。因为这种做法有助于从整体上保存原作风格,也可以使译文读者更多地了解原语国家的文化,同时吸收更多新鲜生动的表达法,进一步丰富本民族的语言。当然,我们这里指的是适度的异化,超过适度的异化是任何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体系所不能接受的,也必然会受到排斥。 综上所述,语言反映着文化,它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工具。翻译作为语言转换的工具,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不同国家、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和渗透,都离不开翻译活动。Г. Р. Гачечиладзе在其论著中曾引用Ф. Энгельса的名言:“译者不仅应当精通原作的语言,而且还应熟知作品中反映的人民的生活。”换言之,即译者除应精通两种语言之外,还须熟悉两种文化,即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译者要不 WP=72 断培养和增强文化意识,自觉运用比较的方法,注重两种文化、两种语言的异同,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文化翻译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H35
【目录】:
  • 内容提要70-5
  • 一、序言5-9
  • 二、翻译与文化的互动9-17
  • (一)文化概述9-11
  • 1 文化的含义9-10
  • 2 文化的组成要素10-11
  • (二)翻译与文化的关系11-17
  • 1 翻译对文化的促进作用13-14
  • 2 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14-17
  • 三、 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主要体现17-37
  • (一)原语和译语中的文化概念不相对应17-23
  • (二)原语和译语中的对应词意义不同23-26
  • (三)原语和译语中的概念分类互不相符26-28
  • (四)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环境、民族心理、观察事物的角度和表达方式,促成了不同语言习语的形成28-37
  • 四、翻译中对文化差异现象的处理方法37-58
  • (一) 音译法38-41
  • (二) 直译法41-44
  • (三) 直译加释法44-46
  • (四) 加注法46-48
  • (五) 替代法48-52
  • (六) 意译法52-58
  • 五、关于“归化”与“异化”问题58-63
  • 六、 结 束 语63-64
  • 参考文献64-66
  • 论文摘要(俄文)66-70
  • 论文摘要(中文)70-73
  • 后记7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加强;;英语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王雪娇;;俄汉语新词构成的对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3 朱成棋;二外俄语词汇记忆法初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苏丽杰;谈俄语语言的新时尚[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王钢;李慧娟;刘贺熹;;影响俄语多义词转义的若干因素[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董娜;;大学英语翻译教材建设的现状与改革[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7 吴婷;邱春光;;从《傲慢与偏见》看影视翻译对影片成功之影响[J];长城;2009年04期

8 黄龙胜;浅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4期

9 薛秀晶;;俄罗斯文化与俄语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薛秀晶;;深入语境进行俄语词汇语义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育红;;从翻译学科地位的变化看翻译教材的发展状况[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2 吴春兰;李晓燕;;译学“特色派”与研究生翻译理论教学[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晶;;从文化角度浅谈英语外来语的汉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田英;;翻译策略透视[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译英能力与文本测试评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华维芬;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任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徐翰;本科英语专业技能化口译教学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赵洁;新时期俄罗斯报刊政论语言[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赵娟廷;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谨香;汉俄语名词性短语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赵亮;空间词汇系统的认知语义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10 杨志欣;俄语电视广告语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世超;当今翻译教学状况与优化策略[D];河北大学;2009年

2 何雯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教学初探与设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杜韵莎;试论中国俄语专业翻译教学体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郭婧;英汉校内通知信息流模式的对比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玲媛;翻译教材与语篇翻译能力培养[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闫璐;从文化语境顺应角度谈英汉翻译[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张瑞娟;谈俄罗斯《消息报》标题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手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斯维特兰娜·卡尔玛耶娃;汉俄外来词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史会洲;俄罗斯报刊中的新口语动词特点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彭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报刊文本的对话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翻译与文化——俄译汉中对文化差异现象的处理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6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406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7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