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民族数字文化分析对比
发布时间:2017-08-25 04:08
本文关键词:俄汉民族数字文化分析对比
更多相关文章: 俄罗斯民族 汉民族 数字文化 3 4 7 9 13
【摘要】:数字,是人类描绘世界最常见的一种手段,,是计算以及表示事物的数学概念,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起初,数字只是一种计数工具,其本身并不具有神秘色彩和任何神秘力量。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运用数字时,往往赋予它们许多非数量的、神秘的涵义,成为吉凶祸福的象征,由此数字就获得了除自身数量含义外的民族文化信息。本文在现有的理论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更加详细更加生动的实例来对俄汉语中的数字——这一特殊的语言载体进行分析对比研究,通过对俄汉两民族喜欢和避讳的几个典型数字进行对比分析,着力于从俄汉两民族的俗语、谚语、成语、惯用语、固定语、文学作品及日常生活中提取丰富而又详实的材料进行论证,并根据分析对比的结果,试图发掘俄汉民族数字使用背后的成因及所代表的特殊文化。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四章)、结语和参考书目。 引言部分概述了俄汉数字文化的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共四章,第一章点明了数字的概念和起源,并尝试对数字文化进行定义。同时,概括了我国在俄汉民族数字文化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二章是俄罗斯民族的数字文化,第一节为俄罗斯民族的数字偏爱,阐述了数字三、七在俄罗斯民族文化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成因;第二节为俄罗斯民族的数字忌讳,阐述了俄罗斯民族对数字十三忌讳的表现及原因。第三章是汉民族的数字文化,第一节为汉民族的数字偏爱,阐述了数字三、九在汉民族文化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成因;第二节为汉民族的数字忌讳,阐述了对数字四忌讳的表现及原因,并对数字73和84进行了简要概述。第四章通过对俄汉两民族数字文化的分析和对比,找出两民族在数字文化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一节为相同点,包括:都具有求吉避凶的心理,约定俗成,运用联想和广泛存在性。第二节为不同点,包括:民族传统文化不同、是否受谐音影响和文化积淀的丰富度不同。 结语部分总结了俄汉民族数字文化,并阐述了在跨文化交际的大背景下对俄汉两民族数字文化进行研究的重要性。 鉴于现对俄汉民族数字文化的研究不多且不详细,本文尚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民族 汉民族 数字文化 3 4 7 9 13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5
【目录】:
- 致谢4-5
- 英文摘要5-7
- 摘要7-9
- 引言9-12
- 第一章 有关俄汉民族数字文化的对比研究12-16
- 第一节 数字文化概述12-15
- 一、 什么是数字及数字的起源12-14
- 二、 什么是数字文化14-15
- 第二节 我国俄汉数字文化的研究现状15-16
- 第二章 俄罗斯民族的数字文化16-33
- 第一节 俄罗斯民族的数字偏爱16-30
- 一、 完美的数字 316-25
- 1、数字 3 在俄罗斯文化中的广泛应用16-23
- 2、俄罗斯民族喜欢数字 3 的原因分析23-25
- 二、 神圣的数字 725-30
- 1、数字 7 在俄罗斯文化中的广泛应用25-29
- 2、俄罗斯民族喜欢数字 7 的原因分析29-30
- 第二节 俄罗斯民族的数字禁忌30-33
- 二、 不祥的数字 1330-33
- 1、俄罗斯民族忌讳数字 13 的表现及由来30-31
- 2、俄罗斯民族忌讳数字 13 的原因分析31-33
- 第三章 汉民族的数字文化33-44
- 第一节 汉民族的数字偏爱33-41
- 一、 神奇的数字 333-38
- 1、数字 3 在汉文化中的广泛应用33-36
- 2、汉民族偏爱数字 3 的原因分析36-38
- 二、 高贵的数字 938-41
- 1、数字 9 在汉文化中的广泛应用38-40
- 2、汉民族偏爱数字 9 的原因分析40-41
- 第二节 汉民族的数字禁忌41-44
- 一、 不祥的数字 441-42
- 1、汉民族忌讳数字 4 的具体体现41-42
- 2、汉民族忌讳数字 4 的原因分析42
- 二、 关于数字 73、8442-44
- 第四章 俄汉民族数字文化相同点与不同点44-47
- 第一节 俄汉民族数字文化的共同点44-45
- 第二节 俄汉民族数字文化的不同点45-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阳;;浅谈俄汉语中数字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2 彭丽君;俄汉数字文化对比与翻译[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张湘梅;;数字“三”的中西文化解读及其翻译[J];德州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宋龙根;;阿拉伯数字漫谈[J];阿拉伯世界;1983年04期
5 李德祥;俄语数字文化简论——兼与汉语数字文化比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蒋勇敏;;俄语数量名词的功能类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魏翊荣,姜炳军;浅谈俄语中数字的文化内涵[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8 单晓莹;;俄汉语言中数字的文化伴随意义[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2期
9 邢文英;;从汉俄数字文化风俗比较谈跨文化人际交往[J];河北企业;2007年09期
10 丛亚平;;论俄汉民族的数字文化[J];中国俄语教学;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734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734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