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文言的系结现象
本文关键词:日语文言的系结现象
【摘要】:系结规则是日语文言语法的重要规则 ,与日语语言结构、语言认知心理密切相关。本文从共时的角度 ,从系结现象的起源、变迁及其本质等几方面入手对系结现象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整理 ,并对系助词在语言陈述中的功能与承接词语的形式进行了探讨。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分类号】:H364
【正文快照】: 日语文言的系结现象@朱立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北京100871日语文言;;系结现象;;系助词系结规则是日语文言语法的重要规则 ,与日语语言结构、语言认知心理密切相关。本文从共时的角度 ,从系结现象的起源、变迁及其本质等几方面入手对系结现象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整理 ,并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立霞;;日语文言推量助动词的认知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彭广陆;;论日本的教学语法系统[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振平;日语语言国情学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08期
2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学研究所成立[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2期
3 战庆胜;语言的客体意义和主体意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年02期
4 韦立新;关于日语的谱系归属问题[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6年02期
5 祝大鸣;强调“以心传心”的暧昧语言文化——日语语言文化特点续探[J];外语学刊;1999年01期
6 窦文,李庆祥;高年级日语精读课教材的内容、结构、规模[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7 陈桂昭;谈职高日语教学如何提高学生运用日语的能力[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年03期
8 张敏伶;日语与日本文化的互溶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S2期
9 ;《日语学习与研究》二○○四年总索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年04期
10 黄莺;;日语谚语的出典[J];日语知识;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钰;胡亮;关新元;张贵寅;李璞;傅松滨;;人卵巢癌细胞UACC-1598中DMs的染色体起源及其组成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全京姬;;日语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吴敏玲;;くゐ·いく’‘~てくゐ·ていく’表动作空间范畴移动语言形式的日语语言特点——和汉语“来、去”、“~来、~去”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瑾;;对日语“同音词”的再认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陈玉泉;;日语中女性语的历史成因及其特点[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白白;郭渊;关志东;;基于PATRAN的复合材料结构低速冲击损伤模块开发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杨叁平;;科学普及中医药文化 让百姓切实得到实惠[A];2007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文集[C];2007年
8 朱文奇;李慧芳;宋卫涛;徐文娟;陈宽维;;基于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分析我国灰鹅起源[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9 田万年;高青山;张波;毛元廷;严昌国;;延边黄牛cyt b和HSL基因序列分析及其分子进化研究[A];第四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赵慧;;浅谈京剧语境与翻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然;东软欲打造 日语IT人才培训基地[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赵金波;华夏东瀛一衣带 杏坛桃李一线牵[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薛涌;汉语的开放[N];南方周末;2004年
4 唐景莉;体验文化 增进友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太原旅游学校 陈晋峰;试论日语的启蒙教学[N];山西科技报;2002年
6 记者 刘继安;北京语言大学提出: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的国际型大学[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金萱;借得好风力 展翅上层云[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关慧;培养跨文化的世界公民[N];人民政协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李跃云;暑期旅游“学游双收”[N];云南日报;2007年
10 王金龙 本报记者 贾辉;一信博万金[N];黑龙江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红;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市场的起源与历史形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张卫国;双语学与新疆双语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修磊;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江荻;论汉藏语言演化的历史音变模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陈业宏;中国对外投资法制建设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罗睿;遥感图像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分析[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1年
8 李广元;LTLC:面向实时与混成系统的连续时序逻辑[D];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2001年
9 王栩;Agent系统通讯理论及组织结构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2001年
10 李斌;智能体结构IASC与面向智能体程序设计语言IAPL的研究及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以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日本语言现象[D];外交学院;2002年
2 才华多旦;藏日语言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李杨;多语教育的理论与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金泉;日语长句子的句法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吴芳玲;从汉日语言对比看汉语的外向型文化传统[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添羽;日语年轻人用语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7 夏晓丽;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8 闻广益;汉语与日语量词的对比[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邓圆;日语的主语省略以及与汉语和英语的比较[D];广西大学;2006年
10 闫志章;日语外来语及其社会文化背景[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50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150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