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视角谈“待遇表现”的汉译
发布时间:2017-11-07 07:17
本文关键词:从文化视角谈“待遇表现”的汉译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视角 日语“待遇表现” 汉译 谷崎润一郎
【摘要】: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中日两国共处亚洲,文化交流历史悠久,在语言表达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的区别。本论文拟以日语的特征表现之——“待遇表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中日两国语言表达形式上的异同进行比较,透视两国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针对“待遇表现”的研究,至今,两国的研究者多以语言学为视角,集中对其特征进行梳理,对与人际关系的联系进行分析论述。而本文拟从文化的视角出发,针对日语的“待遇表现”在汉译方面表现的规律、特征进行归纳梳理,并对分析结果做出较为合理的诠释。 日本近代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是完美地表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精髓的代表作家,他的两部代表作——《细雪》和《春琴抄》出场人物身份各异,地位相差悬殊,会话集中,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日语中“待遇表现”的特征。此外,两部作品的汉译本较多,这些是本文选择其为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 本论文由五部分构成:一、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此前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文本的选取依据;二、阐述了“待遇表现”的定义、特征及分类;三、针对语言、文化的定义、以及二者与翻译的内在联系进行了阐述;四、针对《细雪》和《春琴抄》两部文学作品中的“待遇表现”的汉译结果做了归纳和分析。结合具体翻译实例,从文化角度分析阐述其汉译特征;五、为本论文的结论及今后的研究课题。 通过对日语原著及汉译本的分析比较研究,本论文得出了如下结论:一、日语“待遇表现”汉译时会出现“可译”和“不可译”两种情况;二、在“可译”的情形中,相对于日语原文的“公式化”、“固定化”的特点,译成汉语时则表现为:“非固定化”、“灵活性强”的特征;三、日语的“待遇表现”在汉译时,“不可译”现象所占的几率较高,即“不可译”情况是“待遇表现”汉译的一个显著特征;四、中日两国所隐含的民族文化因素是产生各自语言表现特征的主要原因。等级、秩序鲜明,上下、内外关系森严,独特的民族“依赖”情结和“恩惠”意识,是日语“待遇表现”呈现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而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贵贱的君臣思想没能被传承到中国的近现代,“民主”、“平等”的近代思想和“十年文革”使社会环境和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为此,汉译在“待遇表现”上,出现了与之相应的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代丰;;文化差异语境下的不可译性及其应对策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2 王南;;从文化视角看日语的授受表达[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年01期
3 何午;日语“待遇表现”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4 纪长永;;论日语“待遇表现”的特征[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2年04期
5 纪长永;再谈日语“待遇表现”的特征[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09期
6 林田;;可译性与不可译性[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11期
7 邱懋如;可译性及零翻译[J];中国翻译;2001年01期
8 姜秋霞;郭来福;杨正军;;文学翻译中的文化意识差异——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描述性对比研究[J];中国外语;2009年04期
9 陈莉;;浅析日语的“待遇表现”[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1151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151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