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中日道歉言语行为对比——提出创新性分析框架解读说话人的语言表达

发布时间:2017-11-08 18:16

  本文关键词:中日道歉言语行为对比——提出创新性分析框架解读说话人的语言表达


  更多相关文章: 道歉行为 分析框架 因果关系 时间经过 分类范畴


【摘要】:本论文提出与因果关系及时间的经过有关的创新性分析框架,对中日道歉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日本人主要以惯用道歉语表示道歉,其使用比较模式化;而中国人的道歉行为则不限于某种固定类型的语言表达方式,根据与对方的亲疏程度不同,语言表达方式有很大差异。若从本论文提出的时间的经过这一点来加以考察,日本人的道歉行为更侧重现在,其次与过去也有很大关系;而中国人的道歉行为与过去、现在都有很大关系,而且与日本人相比更重视未来。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6651570)
【分类号】:H13;H36
【正文快照】: 一、引言本论文通过对在同一场景下道歉时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言语行为的调查与分析,揭示中日道歉言语行为的特征,同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怎样的社会因素会影响中国人和日本人的道歉行为。至今,对道歉言语行为进行调查并进行分类分析的实证性研究已为数不少,此类主要研究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军;;道歉行为的话语模式与语用特点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肖涌;汉英致歉礼貌策略的定量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刘静;;面子:中西文化差异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3 李志君,秦傲松;汉英道歉策略对比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02期

4 汪成慧;俄汉语交际中的道歉行为与道歉策略[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姜占好;中澳大学生英语道歉策略的对比研究[J];外语研究;2004年02期

6 李怀奎;国内关于学习者外语语用能力的实证研究:调查与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5期

7 黄汝干;二语语用能力发展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李军;;道歉行为的话语模式与语用特点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志芳;现代汉语中的假拒绝言语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国霞;汉维大学生道歉策略跨文化语用对比[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3 董晓燕;汉英拒绝策略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丽娜;汉语感谢言语行为分析及其教学探讨[D];暨南大学;2004年

5 洪静;道歉言语行为的多维透视[D];山东大学;2005年

6 肖业曦;英语中介语道歉策略[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7 胡明伟;汉语致歉言语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刘涛刚;[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9 丁静;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汉英本族语者道歉行为模式的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万玮敏;汉语异议表达礼貌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莉;中英文道歉策略差异的统计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刘思,刘润清;对“道歉语”的语用定量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婉童;;自主-依存框架下移就辞格的认知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饶宏泉;;基于汉语的时间推进分析框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02期

3 邱晴;胡勇;;批评话语分析中的隐喻现象研究——以腾讯QQ致用户信为例[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林美珍;;农业语篇的介入资源分析:基于评价理论的视角[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梁宇航;;Royce符际互补理论的不足探讨——概念符际互补框架存在的问题与修正[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李宁;;从“外延内涵传承”角度探讨“××门”结构的转喻理据[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7 郝文婧;张发祥;;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以一幅《走西口》海报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戴忠信;刘军;;双语学习理论:个体体验理论视角[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年02期

9 杨洪玉;;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浙江工商大学百年校庆标识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10 张桂菊;;影响美国语言教育政策出台的背景因素研究——基于霍姆斯四模式研究框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静;;推荐信中的跨文化交际[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任晓明;谷飙;;博弈论视野中的语用悖论[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侯涛;语言顺应与戏剧文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苏剑;语言演化与语言保护:语言经济学的分析框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曙光;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的重新语境化及其在书面新闻语篇分析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黄缅;相邻关系—汉语反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5 贾晓庆;叙述文体学—理论建构与应用[D];河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金晶;功能理论视角下的会议口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马川英;汉语仿拟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郑丹;医患对话中问句的批评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孙淑女;对《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关于美泰召回中国制造玩具的报道的批判话语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5 陈曼;菜单中的隐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吴建晓;体裁分析视角下中美领导人校园演讲对比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09年

7 李杰;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视角下的广告文本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王晓飞;元语否定的标记价值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影;国际商务谈判的批评话语分析[D];南昌大学;2007年

10 陈瑶;中美报纸对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报道的批评语篇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58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158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3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