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存在句中的“にある”与“在”“有”的对应关系
本文关键词:也谈存在句中的“にある”与“在”“有”的对应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存在句 “在” 现代日语 “有” 语序 句子 句式 对应关系 谓语 句法结构
【摘要】:正 关于日语存在句的文章已有不少,如:《日语知识》1985年第2期刊载的《存在、存在地点(“在”和“有”)》、同年第12期的《与》、1992年第3期的《“有”和“在”——关于日语的存在·所有句》以及《日语学习与研究》1986年第2期《表示地点的格助词和》、同年第6期的《日语与与汉语“有”“在”的对应关系》、1996年第2期的《汉语“在”一字三译及“步”中心说》等,它们或以文字或以句型进行了举例说明,都认为或认可日语存在句中的与汉语存在句中的动词“在”字是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关于日语存在句的文章已有不少,如:《日语知梦公1985年第2期刊载的《存在、存在地点(“在”和“有”)》、同年第12期的《气二南乙”与“下南乙”》、1992年第3期的(“有”和“在”—关于日语的存在·所有句》以及(日语学习与研究》1986年第2期《表示地点的格助词“分”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玉柱;动态存在句[J];汉语学习;1982年06期
2 宋玉柱;定心谓语存在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03期
3 宋玉柱;从“定心谓语存在句”看存在句的结构分析[J];汉语学习;1984年01期
4 宗恒然;存在句中есть的使用规律[J];中国俄语教学;1986年04期
5 冯志纯;试论介宾短语作主语[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年04期
6 林可 ,汪人文;存在句研究综述[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7 宋玉柱;;名词谓语存在句[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8 宋玉柱;完成体动态存在句[J];汉语学习;1989年06期
9 李国南;THERE——存在句的转换压缩及变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10 姜崇周;俄语存在句的构成方法[J];外语学刊;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旭东;;现代汉语四种隐现句式的篇章制约因素[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2 李勤;;句子语义的称名学研究——汉、英、俄语句子对比分析[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聂文龙;鞠实儿;;偶然对象的模态逻辑方法[A];2005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胡考峰;;浅析L-V-N类存现句的句式语义[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李美霞;;认知功能视野下的汉语存现句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铃木基子;;与汉日表示存在的句子相关的认知问题[A];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李杰;不及物动词带主事宾语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任雪梅;论俄语的空间范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吴铮;藏缅语否定范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高文成;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英汉存在句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秋菊;存现句系列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宫威;试论俄语存在句[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庆;存在句的认知语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于飞;英语存在句研究:解释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阳;俄汉存在句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朱武汉;中国英语学习者“存在句”习得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吕鸿礼;俄汉存在句模型对比[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8 杨晓敏;“三言”存在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家丰;俄语存在句的结构和语义功能[D];黑龙江大学;2005年
10 邓微;英汉存在句及其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00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200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