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格助词「デ」的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4 09:14

  本文关键词:格助词「デ」的认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认知语言学 多义词 隐喻 扩展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近二十几年来新兴起的语言学流派。主张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语言。在国外的语言学研究中已有相当的影响。认知语言学成为了语言学研究中的一匹黑马,尤其是在对多义词研究方面,认知语言学理论弥补了很多用传统语言学理论无法合理诠释的语言问题。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也引起了国内语言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日语格助词「デ」进行考察。因为认知语言学是本论文的重要指导理论和研究方法,所以首先对认知语言学及其主要理论进行梳理,以期更好地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具体的「デ」的研究。 其次,对格助词「デ」的先行研究进行了整理、归纳,指出其问题点和本文的研究方法。用语源知识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日语中格助词「デ」的语义多样化进行研究。认定格助词「デ」的原型语义是表达动作或事件发生的场所,其他义项是由原型“场所”语义通过隐喻等认知模式派生扩展而来。对格助词「デ」的语义多样化产生的认知机制进行了探讨。 然后,运用上一章的研究结果,对“名词+デ+动词”的这一形式进行探讨。对这一形式中的名词和动词的语义特征分别进行考察。 最后,总结之前的研究内容,得出结论。并指出本论文未涉及到的或不够完善的部分,将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做进一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秋风;“…格助词+だけ”与“…だけ+格助词”[J];日语知识;2001年08期

2 毛峰林;格助词‘に’‘で’表达地点场所的特征性[J];日语知识;2003年08期

3 刘晓红;格助词“に”“で”的用法辨析[J];日语知识;2004年09期

4 赵圣花;刘玉琴;;格助词「が」的用法[J];日语知识;2007年08期

5 李华勇;;论に系复合格助词的构成特点及意义[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6 周晓瑜;叶溪;;格助词“で”的本质[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12期

7 刘世琴;秦明吾;;格助词「に」和「で」用法的异同——以表示“场所”和“原因”的用法为中心[J];日语知识;2012年12期

8 王宏;;格助词“から”的用法以及与有关格助词的区别[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1年03期

9 蔡大堂;;格助词“た”の使ぃ方とその类似格助词“と、へ、まで”の简单な区别[J];福建外语;1984年02期

10 胡稹;;谈与格助词重叠的“の”[J];外语与外语教学;198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友公;;“に+ぁり=なり”“で+ぁる=でぁる”与“で+いる”[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2年刊[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乌兰其其格;蒙古族大学生学习使用日语格助词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2 李斌;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格助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3 杨敬;日语格助词ヲ的原型义及其扩展义—从认知语言学角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楠;格助词用法的古今对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王迪;现代日本语复合格助词特征考察[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3 关瑜;日语格助词「で」的认知语义网络[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贡保扎西;藏语虚词搭配结构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5 潘阳;关于格助词を和提示助词も并用现象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李林红;副助词“だけ”的意义用法[D];吉林大学;2016年

7 徐文凤;[D];延边大学;2016年

8 赵金秋;日语格助词的区别使用和日语学习者的误用考察[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丁博文;以“ヘ”结尾的新闻标题句末格助词“ヘ”的意义及功能[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10 唐佩;对「への」结构的考察[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21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221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0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