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作文词汇中所见的误用
本文关键词: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作文词汇中所见的误用
更多相关文章: 中日同形语 汉语母语学习者 误用分析 两字汉语
【摘要】: 虽然在语言类型上日语和汉语有所差异,但是因为都使用汉字这一点相同,所以互相影响着。中国和日本都属于汉字文化圈,虽然语言体系上不相同,但是因为一同使用着汉字,所以日中两国之间字形上几乎完全一样在意思上也几乎相同的词汇有很多。也就是本文所涉及的日中同形语。但是与此同时,在之中也有很多种类。 对于中国人日与学习者来说,由于有母语的知识为基础很容易理解日语这种方便,同时也存在由于母语的限制而带来错用日语的不便。因此,研究中日同形语的重要程度一目了然。为了更好地了解中日同形语,以这次毕业论文为契机来研究一下日中同形语。本研究在分析现行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作文中抽取中日同形语,调查学习者对于这部分的语义及其误用的倾向,以及分析误用的原因。 首先在序论中从学习外语的语言转移的角度,解释正转移和负转移以及因母语和目标语言的相似和差异容易引起的错误进行说明。然后从对照分析,误用分析和认知处理的三个观点出发,探讨先行研究,总结问题点归纳本文的定位。然后关于中日同形语的定义和种类的分析说明找出本文的观点。本研究关于中日同形语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作文中同形语的使用情况和处理汉字语语义时母语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对于不易误用的同形语为同形同意语,同形类意语和同形异义语。在这回的调查中这三种的正确率很高对于学习者来说并不难。而比较容易误用的同形语为同形类意语的其他两个下位分类,无论学习成绩的好坏,误用率依旧很高。 其次在教育方面,应该根据语义范畴进行指导。例如同形同义语在初级阶段由于跟母语有着相似性非常容易使用。而对于同形类意语和同形异义语来说,关于意思上的差异和重合部分应给予重视。虽然推荐在教育的指导上积极强调母语的优越性但与此同时从语义的性质到句子结构的整体角度也要留意。由于关于中日同形语的语法上异同的研究很少,本文也在分析意思的同时,对于误用的同形语的语法也有所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银平;;网上资源在日语学习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5期
2 刘晶晶;;浅谈学习日语的几点感想[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0期
3 佟利功;;日语授受关系句型与对应汉语表达的比较(之一)——关于日语「てもらう」句型一[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5期
4 姜丹;;中日同形异义词之误用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阿坤;;新世纪学第二外语的首选教材——《从零开始学日语》[J];电脑校园;2001年08期
6 刘金钊;;日语表示“学习”意义的一组动词辨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1985年02期
7 郭培中;通往日语自由王国的桥梁——《现代日语口语语法》评析[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周彤;各种各样的原版日语教材(上)[J];日语知识;1997年11期
9 刘永辉;;刍议日语中的助数词用法[J];考试周刊;2009年51期
10 殷小林,唐文军;日语被动句与动词的关系[J];日语知识;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佳玉;蔡蕾;王冰娇;解焱陆;;汉语学习者两类发音参数分布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2 曲凤鸣;;中文的“~(之)前”与日语的“~前に”“~までに”[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邓丹;;美国学习者汉语复合元音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陈玉泉;;日语中女性语的历史成因及其特点[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蘅;程晓堂;;英语学位论文中转引使用情况的对比研究[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郑鲲腾;;英语中源自日语的词汇与日语原词的词义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吕乔;;日语“人(ひ と)”和汉语“人家”的自称用法对比[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池上嘉彦;;日语——“撒旦的语言”[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9 王斌;马志成;;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尹仙花;;日语接尾词‘的’用法[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曦 实习生 宣心骋;立足学习者全面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夏文杰;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N];中国教师报;2004年
3 本报评论员;学习者生存学习者发展[N];西安日报;2004年
4 周炎根 储争流;如何培养一个高效学习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自动翻译手机有望面世[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 张英杰;使用人教版日语新教材的体会[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项国雄 王佑美;交互媒体与交互模式[N];计算机世界;2001年
8 马翠莲;我是个学习者[N];上海金融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钟伟;四大应用变革策动e-Learning2.0[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兴化市陈堡镇初级中学 马永成;如何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的兴趣?[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军;中国学习者英语型式构成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严华;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形容词型式评价取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洪薇;中国学生英语语调格局实验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4 兰晓霞;中国学习者韩国语“请求—拒绝”对话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符存;中国学习者英语方位构式习得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赵世海;日语拗、长、拨、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吕林海;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顾姗姗;负反馈、修正后输出、注意和感知对外语发展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杨柳燕;交替传译学习者英语口译产出的流利性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作文词汇中所见的误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孟星;关于中国日语学习者自由谈话中的「ケド」[D];青岛大学;2010年
3 秦玉娇;日语学习者及母语者的[ね]的交流功能的使用现状对比[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党翠;韩国汉语学习者畏难情绪对策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晶;中国日语学习者“ノダ”的习得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6 刘鹏;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7 白立广;现代远程教育中学习者关系管理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田久乐;数字化终身学习中基于学习者兴趣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林林;移动学习中学习者偏好模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杜蓝;中国日语学习者“回问”会话策略的使用情况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21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221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