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谚语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日韩谚语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语言文化 谚语 外在的语言行为 语言表达心理
【摘要】:语言既是沟通思想的媒体,又是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的语言反映着他们的社会面貌,而这种社会面貌又是该民族的许多文化特征不可分割的。因此,对语言的研究实质上是对文化的解剖,是文化研究不可轻视的一个侧面。 众所周知,日本和韩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往昔都吸收过中国的文化,并世界上惟有这两个国家能够自如地运用表意文字(汉字)和表音文字(假名和),但文化的诸方面有着微妙的差异。 谚语是祖先留给后代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既是一个语言文化,又是一个群众文化。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谚语,日本和韩国也不例外,尤其是有关语言的谚语较多。 拙稿从语言文化论的角度,以日韩两国语的“说”有关的谚语为中心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主要阐述日本人和韩国人的语言表达心理的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H36;H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畅;;浅议俄罗斯谚语的来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谢华,毛海凤;英谚语与西方个人主义及其价值取向[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丁大琴,丁立福;由习语、谚语来看中英民族文化底蕴的差异[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陈华华;英谚汉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王先进;日本谚语汉译时比喻形象的处理[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4年02期
6 ;谚语与钓鱼[J];北京水产;1999年04期
7 王勇卫;谚语——一种民间审美文化的特殊形态[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罗应平;;谚语集联[J];今日中学生;2008年29期
9 冯玉珠;;德语谚语来源浅谈[J];外语教学;1982年04期
10 桑原;;谚语和文明——翻书杂感[J];中国出版;198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莉;;浅析谚语中的中日文化差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周晓痴;;略论《水浒传》中的谚语群[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佟立;张虹;季文娜;;现代西方思想文化核心术语对我国语言文化的影响[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4 张智宏;王艳;;英语谚语趣谈[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王勇卫;;谚语——一种民俗文化的审美形态(摘要)[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温长路;;关注谚语中的中医药文化[A];2009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杨世章;;苗族谚语试论[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8 宣景文;;试论汉文化心理与谚语的语言模式[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9 方铭;;序[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邓军;李萍;;论全球语境下汉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克非;翻译:在语言文化间周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中美签署中国语言文化项目合作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记者 邹秉融;陕西省语言学学会陕南语言文化研究部正式成立[N];安康日报;2008年
4 史灿方;重视年俗语言文化的保护和研究[N];光明日报;2007年
5 记者 巴雅尔图;中国蒙古语言文化暨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锡林浩特举行[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6 符策超;海南谚语: 串串闪光的南国珍珠[N];海南日报;2004年
7 王万全;养畜谚语[N];新疆科技报(汉);2000年
8 围城;养生谚语不能忘[N];大众科技报;2006年
9 记者 巴依斯古楞;蒙古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锡林浩特举行[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10 记者 焦新;进一步提升学生语言文化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文义;布依族《摩经》语言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丁石庆;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杨大方;文化语言学视野中的对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黄琼英;鲁迅作品语言历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晓芳;视觉文化冲击与浸润下的文学图景[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吴玉凤(Nareerat Watthanawelu);明清华南竹枝词民俗文化词语与熟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沈玮;论汉语俗语的文学图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蔡平;文化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宁继鸣;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惠琼;法汉谚语对比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黄美英;对外汉语高级阶段谚语及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玉兰;英汉爱情和时间谚语中隐喻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4 段丽娅;法汉常用谚语对比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何娇;与动物相关的谚语及其文化内涵的中日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芝;日语谚语汉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柳香丹;日韩谚语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8 孟根其其格;日本语和蒙古语中的谚语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洛桑曲珍;试论藏语影视译制片的翻译特点及方法[D];西藏大学;2010年
10 曹曦颖;动态对等在谚语翻译中的体现[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238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238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