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程度补语在日译汉中的表达

发布时间:2018-01-03 10:24

  本文关键词:程度补语在日译汉中的表达 出处:《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程度补语句 日译 因果句 汉中 日语 句式 汉语表达习惯 主谓句 谓语 汉译日


【摘要】:正 本文所说的程度补语指汉语中以“得”字为标志的、处于动词或形容词后的成分,这种补语对”得”字前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施事、受事)通常起评价、判断、描写、说明等作用,其句子的表述重心在补语部分。这种句式是汉语独有的表达方式,在现代汉语中经常出现。根据程度补语的独特作用,在一定的语境下恰到好处地使用这一句式,可以使译文简练达意,更符合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的语文感,避免翻译腔。笔者就《痴人之爱》(郭来舜等译,以下简称《痴》)、《三四郎》(陈德文译本、吴树文译本,以下简称《三》)的中译本中出现的程度补语对照原著作了调查分析。同时,就巴金、老舍等名著中出现的程度补语在日译本中的处理方法作了归类分析。通过这一工作,笔者认为在日译汉中,程度补语至少在以下几方面有所表现。
[Abstract]:Is the complement of degree refers to the Chinese "in the word" as a symbol, a verb or adjective after the verb of "composition," before this complement, adjectives or nouns (agent, patient) is usually an evaluation, judgment, description, explanation and so on, the sentence expression the focus in the complement part. This structure is unique to the Chinese way of expression, often appear in modern Chinese. According to the unique role of the complement, in the context of a certain use just perfect this sentence, can make the economy more in line with the Chinese, the Chinese language readers, avoid translationese. Author you idiot love > < (Guo Laishun et al.,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Crazy"), < three or four > Lang (Chen Dewen's version, Wu Shuwen's vers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 three >) the degree complement i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original control were investigated. At the same time, Ba Jin, Lao She and other famous literary work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degree complements in Japanese translation is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Through this work, I believe that in Japanese translation of Hanzhoung, degree complements are shown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at leas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本文所说的程度补语指汉语中以“得”字为标志的、处于动词或形容词后的成分,这种补语对“得”字前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施事、受事)通常起评价、判断、描写、说明等作用,其句子的表述重心在补语部分。这种句式是汉语独有的表达方一式,在现代汉语中经常出现。根据程度补语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小丽;;咸阳方言中的程度补语简释[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5期

2 李少虹;;“一塌糊涂”、“昏天黑地”辨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盛银花;;安陆方言的程度补语考察[J];语言研究;2006年03期

4 陈军;试析“厉害”作补语的特点[J];汉语学习;2002年01期

5 李艳;任彦智;;《世说新语》中的程度补语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范雨静;;“X+透”结构研究综述[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7 杨柳;;小议“得”字引介状态补语[J];华章;2011年12期

8 顾盘明;汉语动补结构与日语的对应关系(下)[J];日语知识;1994年04期

9 张璐;;“X得多”与“X得很”之异同——基于留学生的习得偏误分析和语料库统计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2期

10 高天霞;;张掖方言的程度表示法[J];语文学刊;2008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詹逊;;中国留日学运与辛亥革命之关系[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2 李保文;;“内外蒙古”称谓的由来及其演变[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3 郭莉;;揭秘信息误读——试论《潮骚》译本中的翻译问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刘齐文;;话语语言学视角的中日同形词置换策略——以井波律子《三国演义》日译本为文本[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彭思祥;;汉语存在句的英、日翻译对比[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自成;付琛;郭水良;许俊杰;温庭斌;;硼杂苯及1,2-氮硼杂环戊二烯基钌络合物的合成和反应性质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7 尹文涛;;解决装修后楼梯踏步错台方法[A];第十七届华东六省一市建筑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振鹤;《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日译本略比[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2 刘岳兵;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在日本[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 李均洋;异文化交流中的《老子》[N];光明日报;2007年

4 记者 严峻嵘;今年日语口译考有何变化[N];人才市场报;2008年

5 余英时;从传统“士”到现代知识人[N];文汇报;2002年

6 ;名著译趣[N];中华新闻报;2001年

7 陈星灿;张光直最为珍爱的个人著作[N];中国文物报;2001年

8 刘国祥;中国人写的第一部《鲁迅传》[N];中国文物报;2001年

9 韩士奇;名著译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吴中华;比较法的视野[N];法制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峥琳;现代汉语述结式的不对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2 盛银花;安陆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朴元基;《水浒传》述补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骆琳;面向计算机的现代汉语“得”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俞U,

本文编号:1373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373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7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