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ぃま”的重新释义及其与中文方言的联系
本文选题:ぃま + 现在 ; 参考:《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摘要】:"ぃま"一般被译为现代汉语的"现在、刚才、马上"等,但是仔细考察会发现以往关于"ぃま"的释义没有全面地分析其使用环境,忽视了其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本文在充分考虑日语与中文语法结构存在差异的基础上,对比现代汉语中"现在"的语法作用,对"ぃま"进行了重新解释,并指出了"ぃま"与中文方言的联系。
[Abstract]:It is generally translated into modern Chinese, such as "now, just now, immediately", etc. However, a careful examination shows that the previous interpretation of "Li" has not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its use environment, and neglected its grammatical role in the sentence. On the basis of fully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s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this paper contrasts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s of "present" in modern Chinese, reinterprets "Yu", and points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u" and Chinese dialects.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H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何一薇;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之偏误分析[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郭莹;;日语音读汉字与汉语汉字之对比研究[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3 陆俭明;现代汉语时间词说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孔燕;;说“蛮”与“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3 胡静敏;;程度副词“非常”与“格外”辨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4 李智;;基于语料库统计分析留学生助词“着”的偏误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5 冯雪冬;;《平妖传》中时间副词的界定[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冯雪冬;;《平妖传》时间副词的分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耿楠;;“时候”的多角度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李莉;试析副词“却”[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9 林松;;《盐铁论》时间副词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何伟;马瑞芝;;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研究综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汤晓林;;语气副词“一旦”及其教学[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马红妹;王挺;陈火旺;;汉英机器翻译中时间短语的分析与时制计算[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俊萍;冯志伟;;利用时点层级系统消解t+t歧义结构及相关应用[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4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面向自然语言理解的汉语虚词研究[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艳娇;杨尔弘;;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连词考察[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卜雅娜;明清以来汉语介词的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冬青;北京话副词史(1750-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9 张_g_g;近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韩晓旭;《史记》时间词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龚晶晶;“比N还N”格式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邬述法;《九章算术》虚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尉旭航;疑问表现中的终助词[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7 孔燕;《封神演义》处所介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海英;南安方言副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淋淋;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V+O’+T”句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舒翼;敦煌本《六祖坛经》连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小莘,张舸;“时间”与“时候”[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虎;谈谈方言词典释义问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2 冰汛;“住坐”释义[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3 傅来兮;;《金瓶梅词话》中的“抬”与晋陕蒙区域“抬”的延用[J];榆林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刘京伟;宋元明语词方言例释[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5 刘壮,
本文编号:1853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853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