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日语动词自他论考

发布时间:2018-10-20 06:59
【摘要】:正 一、本居春庭的自他(动词)研究 关于日语动词的自他问题,早在江户时代就已开始研究。本居宣长的长子本居春庭是当时最优秀的语法学家。他于江户中期宝历十三年(1763年)生于伊势松吸。春庭十三岁时,父亲命他抄录贺茂真渊的《新学》,契冲的《万叶代匠记》,新井白石的《东音谱》等,培养了他的语学素养。二十岁时,记父亲《御国词活用抄》的笔记。后来专门研究动词和形容词的活用。二十四岁前后,从事《古事记传》的
[Abstract]:First, Ben JuChunting's self-study on Japanese verbs began as early as the Edo era. Our eldest son, Ben Chunting, was the best grammarian at that time. He was born in the middle of Edo Baoli thirteen years (1763). At the age of 13, his father ordered him to transcribe He-Mao-yuan 's Xin Xue, Qi Chong's Wanye Daiji, Xinjing Baishi's Dongyue, and so on, so as to cultivate his linguistic literacy. When I was twenty years old, I wrote down the notes of my father. Later, he specialized in the use of verbs and adjectives. Around the age of 24, engaged in the "Biography of Ancient things"
【分类号】:H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佳;;浅析日语可能表现[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2 谢步群;;谈日语自动词所带宾语理性意义的纵向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8期

3 王宁;;句法结构和论元结构对义项的制约关系——以日语动词“怖がる”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4 刘德润;刘淙淙;;《论语》日译(12)[J];日语知识;2011年08期

5 须军;;日语动词继续相小考——从「知っていますか」的肯定和否定回答说起[J];日语知识;2011年07期

6 刘宇楠;刘立华;;复合动词使用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7 马文静;王真;王飞;;关于日语动词的分类[J];考试周刊;2011年47期

8 王晚明;;动词“怞ぶ”的语义与构式的制约关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刘德润;刘淙淙;;《论语》日译(13)[J];日语知识;2011年09期

10 马艳波;程跃;;日语动词导入问题的研究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颖侠;;试析补助动词“だす”的语法意义[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孙静霞;;浅议日语单词之词性标注——《新编日语1(修订本)》的词性标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丹;现代日语可能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周星;关于现代日语名词若干问题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李海燕;汉韩动名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凤;日语自动词的意义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刘阳;自动词与他动词的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蒋巍;日语动词与“相”的关联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孙玉敏;对日语动词“つく”的认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5 肖达;日语动词继续相与汉语相关表达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刘敏;日语动词「かける」的认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7 孙颖;日语无标识可能表达[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钱群丹;日语自动词使役句与他动词句的区别[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杨娟;关于日语动词“する”的习得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10 马佳瑶;自动词使役句和使役性他动词句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82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282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0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