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社会语言学研究中几点问题的认识──兼与刘桂敏先生商榷
[Abstract]:Japanese sociolinguistics is a relatively new field for the study of Japanese in China. Starting with the three stages of its emergence, development and recent development, this paper give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its research status, and puts forward its own views on some points in the paper "language and Society-an Overview of Sociolinguistics in Japan".
【作者单位】: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二系
【分类号】:H36,H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春利;何宁;;权势话语与人际关系的调整[J];铜陵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周雪峰;;高职英语课中听说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7年10期
3 陈辉;符号学视角中的颜色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12期
4 吴凯伟;;心灵预设与还原[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2期
5 聂志平;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语言符号学思想[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6 王磊;荀子《正名》篇语言理论解读[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7 韩玉昌,任桂琴;小学一年级数学新教材插图效果的眼动研究[J];心理学报;2003年06期
8 张艋;简析经济的发展对汉语外来词翻译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3期
9 张竹怡,廖莉;浅析英语口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12期
10 郦青,王飞华;字本位与对外汉语教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吴校华;;汉语象声词理据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游淑芬;;值得推荐的一本工具书——1995年新版《汉英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林祈;;话轮分析——推销员与潜在顾客的交流对销售结果的影响[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远新;;语言调查中的语言态度问题[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沈婉娟;;外贸英语函电的语域及其写作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亮;空间词汇系统的认知语义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2 戴晓雪;汉语称呼中的“代位”现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炜;现代视野下的经典选择[D];四川大学;2007年
4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5 刘晓然;双音短语的词汇化[D];四川大学;2007年
6 张秀萍;环境保护社会制度建构的理论分析[D];山西大学;2007年
7 张苹;中国出版畅销书转型的符号学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8 郝永华;作为表征的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梅红;《读者》的品牌及审美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10 甘玲;中国古代诗学和语言学[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秀容;提高中学生写作语言素养的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婧;论外来词翻译对现代汉语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揭敏;江西红色旅游网站界面情感化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甄丽;英汉称呼语的对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5 牟海英;《新中国未来记》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吴星梅;《雷雨》和《芭巴拉少校》中英汉称谓语的社会语用对比分析[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7 和琳;新闻标题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8 林德燕;惠州本土年轻人对惠州方言的态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9 吴静芬;语用位理论视角下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10 肖峰;义素分析[D];湘潭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Л.尼柯尔斯基 ,冀刚;社会语言学的对象与任务[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0期
2 吕叔湘;;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读后[J];读书;1980年04期
3 刘德;;苏联出版的《语言学新著》(译丛)简介[J];当代语言学;1980年01期
4 А.Д.Швейцер;梁克家;靳平妥;;美国社会语言学的哲学基础[J];当代语言学;1980年03期
5 Peter Trudgill;林书武;;社会语言学导论(连载)——第一章 语言和社会[J];当代语言学;1980年05期
6 谢天蔚;社会语言学[J];外语学刊;1981年03期
7 ;简讯[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1年06期
8 侯明君;;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1981年01期
9 邱质朴;;礼貌语言与社会语言学(提纲)[J];江苏社会科学;1981年11期
10 杜山·约维奇;马福聚;;南斯拉夫语言学概貌[J];当代语言学;198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绥宁;;会话教学以及它和叙述话语之间的关系[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2 陈建民;陈章太;;从我国语言实际出发研究社会语言学[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3 陈原;;在文化背景接触下进行的语言接触——社会语言学札记[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4 苏金智;;台港和大陆词语差异的原因、模式及其对策[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5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十年科研成果[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6 张建军;;略谈逻辑学的三重学科性质[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7 刘柯新;;性别差异对英语语言应用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李先耕;;红客与蓝队[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9 阳小华;;司法语言学概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刘家荣;;语言的社会符号性[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思源;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小说语言[N];中国文化报;2001年
2 汤天生;交际社会的深层语言[N];中国邮政报;2001年
3 ;文化语言学的一部力作[N];光明日报;2001年
4 韦理;“口”、“界”、“业”及其他[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5 申小龙(作者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他们在“研究”中成长[N];文汇报;2001年
6 李大星;语言的莫测[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本报通讯员 邓虹、程秀丽 本报记者 郭扶庚;语言学研究跨越式发展令人瞩目[N];光明日报;2002年
8 陈e
本文编号:2282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282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