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关于日语教育中拟声拟态词导入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9-08-08 20:47
【摘要】:日语中存在着丰富的拟声拟态词。因其独特的音象征特点和极强的意象唤起作用,在日本人的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日语教学不断发展,拟声拟态词在日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也已经获得日语教育界的广泛认同。然而,目前有关中国日语学习者对拟声拟态词习得的实证研究表明,日语学习者对拟声拟态词的运用并不理想。因此,教材在日语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如何在教材中导入拟声拟态词,是当今日语教育界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本论文尝试选取四套国内日语专业精读教科书为考察对象,探索日语教材中拟声拟态词的导入现状。本文选定以下4套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教科书-《新编日语》、《综合日语》、《基础日语综合教程》、《日语精读》(1-+4册)作为考察对象,并选取《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改订版)和《日语能力考试出题基准》(改订版)的词汇表作为参考分析对象。具体研究课题如下:课题1:4套教科书中收录拟声拟态词的数量和种类。课题2:对比《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和《日语能力考试出题基准》中的拟声拟态词,分析教科书中拟声拟态词导入的特征和倾向。课题3:研究这4套教科书对拟声拟态词的学习是如何设置的,包括课文和练习的设计。本研究由5章构成。第1章对研究背景、问题提起和本论文的构成进行了阐述。第2章提出本论文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如下第3章和第4章是本论文的本论部分。第3章首先对课题1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4套教科书中《新编》的拟声拟态词收录率最高为1.6%。第二,从册别分布的结果来看,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但总体来看进入中级以后拟声拟态词的导入量增多。第三,从类别分布的结果来看,4套教科书均覆盖了拟声拟态词的所有种类,其中表示“人的状态”的拟声拟态词数量最多。可以说,各教科书积极导入各类拟声拟态词。其次对课题2进行分析。结论包括以下三点。第一,4套教科书中的纲内词汇收录率均低于50%;推测原因在于《大纲》对拟声拟态词的教学要求不明确导致的。第二,4套教科书中的《日语能力考试出题基准》的词汇收录率均比较低;第三,2套或2套以上教科书中的重复词汇在《大纲》《日语能力考试出题基准》中的收录率很高。由此可知,这些拟声拟态词不仅使用率高,而且受到教科书编写人的共同重视。第4章围绕课题3进行分析。由第3章的分析结果可知,4套教科书中的重复拟声拟态词共有39个。本稿选取其中的“ぅつかり”、“にこにこ”、“そつくり”作为典型示例进行考察。从单词、课文、练习、解说的角度展开调查。由以上调查数据可知,对于相同的拟声拟态词,有的教科书作为普通副词对待,只是导入知识层面的单词和解释;而有的教科书明确将拟声拟态词纳入学习任务,并达到了理解运用层次。任务型练习和专栏的设置让学生在理解用法的基础上,还培养了自如运用能力,今后希望能够给予重视。第5章是本稿的总结以及今后课题的论述。本稿的目的不是去评价4套日语精读教科书的好坏,而是通过对教科书中拟声拟态词的考察,来把握目前拟声拟态词在教材中的导入现状,以期对今后日语教育中拟声拟态词的学习尽一点微薄之力。由于本研究中分析的典型词例非常有限,考察范围还不够全面。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不仅要扩大考察的范围,而且要对教科书中拟声拟态词的导入设置和指导方法进行讨论。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秀华;日汉拟声拟态词及翻译方法探讨[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王冠华;;中日古代拟声拟态词之对比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陈崇君;几个表示“困窘”情形的拟态词[J];日语知识;1998年06期

4 程绍红;表示“疼痛”的几个拟态词[J];日语知识;1999年02期

5 刘爱君;表示“动作”的常用拟声拟态词[J];日语知识;1999年10期

6 茹勉;;基于日本女性时尚杂志中拟声拟态词的考察分析[J];考试周刊;2014年10期

7 曹向梅;;日汉拟态词在语义使用上的分类比较[J];考试周刊;2014年22期

8 俞晓明;试析日语拟态词的“并列谓语”现象及其功能特征[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年04期

9 王冠华;浅谈宫泽贤治童话中的拟声拟态词[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年01期

10 吴仕波;日本漫画中拟声拟态词的造词特点[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罗继英;;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基本特征与汉译方法───以《槰の又三郎》的汉译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罗继英;;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崔耀琦;;浅析日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A];区域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公平研究论文集[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兰;日汉语拟声拟态词的对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魏燕华;特殊拟声拟态词的中文翻译[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3年

3 丛慧;通感视角下拟声拟态词的功能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4 张梦;对拟声拟态词汉译的考察[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卢扬;现代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动词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李思佳;翻译美学视角下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D];吉林大学;2016年

7 孙圣一;文学作品中拟声拟态词翻译技巧初探[D];吉林大学;2016年

8 冯亚静;从共感觉比喻的角度对拟声词的拟态化进行考察[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9 穆德龙;韩中拟声拟态词对比及教育方案[D];延边大学;2016年

10 魏晓红;关于日语教育中拟声拟态词导入的考察[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24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524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3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