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意图的自言自语
发布时间:2017-04-28 12:17
本文关键词:关于有意图的自言自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语言的根本在于交流。换言之,言者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听者的某种反应,同时听者对言者的说话意图进行推论,这样交流才能成立。【广辞苑】对自言自语的定义是,“在没有听者的情况下,一个人说话”。从定义来看,自言自语不具备交流的功能。但是,即使有听者在,也有很多日本人会自言自语。而且,有些自言自语对听者有暗示作用。 作者根据说话场面有没有听者、言者有没有传达意图这两点,对自言自语进行了分类。 没有听者的自言自语 没有传达意图;有传达意图 有听者的自言自语 没有传达意图;传达意图的有无不明;有传达意图 交流成立的条件不只是对听者的传达,只有当听者理解了言者的传达内容,交流才能成立。本文根据言者的传达意图和听者的反应,分析了什么样的自言自语才有交流的功能。言者有传达意图,而且听者理解了言者的意图并产生反应时自言自语才具备交流的功能。这种自言自语对听者有暗示作用。 从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两方面分析了有意图的自言自语是怎样传达的。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 违反关系原则:把希望对方为自己做的事作为“话题”,侧面启发对方。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 暗示对方的自言自语虽然有传达意图,但是说话人伪装成没有传达意图,以此来逃避传达的责任。但是,当说出自言自语后,当有听者存在的情况下,不论是否有传达意图,都会给对方造成意图明示刺激,从而改变了听者认知环境。这样,,不论听者是否想要接受,都不得不接受传达内容。 听者在接受对方传达的内容后,会分解为“明意”和“暗意”两层意思。听者知道,言者不会把已知的事实特意传达给自己,所以言者一定有言外之意,继而推论出说话人的“暗意”。 最后,从礼貌原则的角度来探讨为什么会产生具有言外之意的自言自语。言者想要进行FTA,但是却不想承担因此而产生的责任,所以就采用自言自语的方式去暗示对方。至于听者会怎么理解就与自己无关了。也就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关键词】:有意图的自言自语 传达意图 合作原则 关联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娭文要旨6-10
- 1 はじめに10-13
- 1.1 UO楲提起10-11
- 1.2 本研究の目的11
- 1.3 研究方法と研究屒料11-12
- 1.4 本研究手
本文编号:332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32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