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理论视阈中的中国电影翻译
发布时间:2017-06-01 11:21
本文关键词:改写理论视阈中的中国电影翻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日本电影《追捕》于1978年在中国公开上映,是文化大革命后第一部上映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电影。电影公开受到热烈欢迎,掀起了一阵热潮,获得空前成功。但在比较日本原版和中国两版配音版后,发现在配音翻译过程中存在很多删减,置换的实例。1970年以后,西方翻译理论界出现了“文化转向”。勒菲弗尔从系统理论出发,将翻译视作一种“改写”,视作围绕文本展开的意识形态的张力。外国电影翻译不可能是单纯的审美活动。一部外国电影,从引进,翻译,上映,受众等一系列过程都受到意识形态的操纵。本论文,从改写理论的视角,以《追捕》这部电影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中国两版配音版制作过程中台词的翻译及变更,置换,场面的删减等,考察了中国的电影翻译。结合当时特殊时代的意识形态和思想状况,首先分析了引进这部电影的原因。然后收集选取一些翻译实例,分为删除和置换两类,探讨了意识形态是怎样对电影翻译实践产生影响并实现改写的。最后,透过这部电影翻译过程中的改写现象,从电影片名意义的变更,人物形象的变更,对受众者的影响三方面,考察了和原版相比配音版的中国的受众情况以及其变化。总的来说就是,一部反映国家权力和个人关系的思想和反权力反体制志向的日本原版电影,通过翻译过程中的改写,变成了一部讲述劝善惩恶的道德故事和讴歌自由奔放的爱情的电影。
【关键词】:改写 电影翻译 意识形态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6
【目录】:
- 摘要4-5
- 要旨5-7
- 1 はじめに7-12
- 1.1 研究背景7-8
- 1.2 研究[螭妊芯糠椒,
本文编号:412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412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