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日本文学翻译观
本文关键词:鲁迅的日本文学翻译观
【摘要】:鲁迅早年留学日本,与日本文学结下不解之缘。五四运动前后,鲁迅为中国的日本文学翻译转型做出了突出的个人贡献,他坚持直译,掀起了一股日本文学翻译的热潮。
【作者单位】: 西安文理学院;
【关键词】: 鲁迅 日本文学 翻译观
【分类号】:H36;I210
【正文快照】: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有“中国文化主将”“、知言”之称。此外,鲁迅还是一位见解独到、创新意识强烈的文学翻译家。他通过对大量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向20世纪初期的中国输入了许多新兴的表达方式和文化思想,他的翻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毅;;女性身份的构建与本土文化身份的塑造——中国20世纪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张杰;;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鲁迅异化翻译理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陈丽;;偶尔露峥嵘——权力话语理论与胡适译《最后一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张德让,翟红梅;论译语文化与文本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程致中;取今复古,别立新宗——鲁迅《文化偏至论》的方法论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吴央波;;从多元系统角度看“五四”前后外国文学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廖涛;;翻译规范论视角的晚清侦探小说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袁素平;;文化视野下林纾及其译介活动评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曲婕;;激烈与平和的碰撞——周氏兄弟纪念文章的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杨凡;;从《春江花月夜》三种译文比较看文学翻译标准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夏贵清;;大翻译家翻译有多快?——兼评250—300[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剑龙;;论上海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任小玫;;追寻远逝的地名记忆——《徐霞客游记》地名记述、转译及传播研究[A];徐霞客研究(第17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金正秀;晚清女性传记与国族想象的形成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4 田敏;鲁迅与浙东民间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雪松;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与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惠萍;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D];河南大学;2011年
7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代廷杰;探索“探索者”[D];山东大学;2011年
9 贾国宝;传统僧人文学近代以来的转型[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卢志宏;新时期以来翻译文学期刊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思谕;清末民初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吉瑞;鲁迅与《河南》[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颗颗;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小说翻译[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邵会;《茶花女》汉译本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杨维春;译者主体性在傅雷翻译中的介入[D];湘潭大学;2010年
8 赵亮;从福尔摩斯的翻译看西方叙事技巧在清末民初的移植与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9 滕学梅;中国近代翻译语体嬗变初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徐静怡;林纾翻译研究的释义学新解[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斌;论鲁迅“宁信而不顺”翻译观的动机[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2 严晓萍;评鲁迅“欧化”翻译观[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魏思超;;直视鲁迅“硬译”观[J];文学教育(中);2011年03期
4 王婧锦;;浅议鲁迅翻译观的形成[J];考试周刊;2009年41期
5 孙郁;鲁迅翻译思想之一瞥[J];鲁迅研究月刊;1991年06期
6 吴允锋;;鲁迅在中国挖了一口井[J];诗刊;1989年09期
7 张大友;鲁迅诗歌修辞探微[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8 孟悦朴;理性的光辉与浪漫的风采鲁迅、郭沫若女性观比较[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9 杨洪承;世纪元年鲁研学术新走向——2001年鲁迅研究综述[J];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09期
10 陈漱渝;法国有大作家,好作品——鲁迅与中法文学交流[J];鲁迅研究月刊;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迅与烟[A];全国烟草系统纪检监察专卖管理财务审计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黄轶;;言文之分与身份之别——以鲁迅语言观为中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曾镇南;;鲁迅是谁?——重读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4 王铁仙;;关于科学评价鲁迅的若干思考——重读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5 史挥戈;吴腾凰;;严谨的文风 科学的论证——重读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A];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崔银河;;鲁迅与蒙古族当代文学[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黄健;;“左翼”话语构建原则与策略的确立——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话语分析[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季元龙;;鲁迅:体裁规范与美学追求[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崔栋森;;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有怀[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10 张化男;;一种《水浒》,一个宋江——我对鲁迅评《水浒》观点的一点体会[A];水浒争鸣(第三辑)[C];198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涌豪;日常的鲁迅[N];文汇报;2002年
2 何满子;重读鲁迅《写于深夜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奉少廷;先生不厌百回读[N];人民日报;2010年
4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 张梦阳;鲁迅文艺理论批评的现实启悟[N];文艺报;2011年
5 李钧(教师);“不打折扣”的鲁迅[N];中国邮政报;2003年
6 孙伟科;鲁迅身后不寂寞[N];文艺报;2000年
7 何满子;鲁迅 以人格而伟大[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文先国;关于《鲁迅著作手稿全集》中鲁迅与非鲁迅手稿问题的探讨[N];中国文物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康慨;美国汉学家华志坚:鲁迅是中国的奥威尔[N];中华读书报;2009年
10 张文红;精神的饱满与思维的深邃[N];安阳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杰祥;“道”与“路”[D];复旦大学;2003年
2 陶丽霞;文化观与翻译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曹禧修;抵达深度的叙述[D];河南大学;2002年
4 靳新来;“人”与“兽”的纠葛[D];复旦大学;2004年
5 方Q趾,
本文编号:629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629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