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日语中的语义不明确表现形式
本文关键词:试析日语中的语义不明确表现形式
【摘要】:语义不明确包括多义(歧义)、模糊与概括(笼统)。语义不明确具有提高效率、提升尊敬程度、增强客观性、增加美感、体现经济原则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会对交流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日语中主要使用语义模糊词语、多义词和语义概括(笼统)词语等来表达不明确的语义。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时态、文体以及一些附加词对语义不明确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日语 语义不明确 歧义 模糊 笼统
【分类号】:H363.0
【正文快照】: 1.语义不明确的界定及其分类语义有明确与不明确之分,两者在语义中是相辅相成的,是由语义表现的对象与语义的性质、作用决定的。语义明确是指语义确切地指称了什么或叙述了什么,而语义不明确是指语义在指称或叙述某一对象时是不确切的。布莱克(MaxBlack)在1949年出版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健;试论模糊语义的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李萍,郑树棠;中英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探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王永忠,潘安;汉语成语中数字模糊性的理解及其行文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陈刚;及物性对等与汉诗英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骆乐;英语模糊语言汉译手法浅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黄萍;;试析立法语言的模糊现象[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8期
7 高庆狮;Zadeh模糊集合理论的缺陷及其改进:C*-模糊集合理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8 王洁;语言结构规律对新词语仿造的作用试探[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9 王希杰;二十世纪汉语辞格研究[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10 章礼霞;周俊瑶;;对社会科学定量型研究中社会评价性研究结果准确性的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希夏姆;;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翻译课问题[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亚欣;语用含糊——汉语言语交际中的策略[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2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4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5 郑逢斌;关于计算机理解自然查询语言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苏祖梅;俄语反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李艳红;《汉书》单音节形容词同义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钟如雄;汉字转注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安兰朋;《说文通训定声》词义引申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蕾;模糊语言及其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2 刘珍;英语科技文章中模糊限制语的中介语视角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尹平;广告英语的模糊性[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4 杨毓隽;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唐国卿;英汉语义对比浅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轶;词义变异的认知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Xiao Liangrong;[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8 李勤习;语言教学的模糊性原则及其在第二语言课堂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爱珍;语义模糊的认知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英瑞;数词的模糊性[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803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803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