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汉同源词异同论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H136;H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璇;;谈短语动词的学与用[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年05期
2 陈智;;五四精神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3 舒嘉悦;;我国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与途径[J];商场现代化;2011年16期
4 段婷婷;;把想象运用到声乐教学中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5 刘波;;写生的意义[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1年03期
6 万炜;;初探传统饕餮纹样之象征意义[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罗墨懿;;小议《方言笺疏》中的同源词系联[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8 洪溪珧;;语义学与翻译——以Leech的语义七分法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9 李君明;;论黄土画派花鸟画对地域性题材的表现及其意义[J];当代艺术;2011年01期
10 刘阳;;在普通高校普及舞蹈教育的意义初探[J];大舞台;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敏;孙宝忠;;我国犊牛肉产业发展优势与意义探析[A];首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松年;周向阳;张太玲;杨小青;;试论学术交流的本质特点及其意义[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3 朱嘉珑;;俄语颜色词意义浅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刚;;浅谈高等院校实验室节能减排[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5 吴力科;;浅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远意义[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李忠祥;;冶金行业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绩效影响评估分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丽君;;建设先进行政文化 推动和谐社会构建[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湘兰;;朝药的用药特点来源及研究的意义[A];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遗传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郭祥冰;;厉行节能 至关重要——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献策[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兴奎;张大均;;心理素质:结构构建及分类意义[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大立案”意义大[N];人民法院报;2000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陈耀;加快西部非公经济发展有何意义[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3 石仲泉(作者系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三个代表”思想的巨大意义[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王梦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N];经济日报;2002年
5 ;中共十六大召开意义重大[N];人民日报;2002年
6 张朝松;“回到马克思”:意义与承诺[N];社会科学报;2001年
7 苇岸;少数的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一部词典的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9 卢瑞华 石磊;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著作[N];解放军报;2001年
10 本报评论员;建大运高速路意义重大[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岩志;《聊斋志异》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7年
2 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9年
3 胡继明;《广雅疏证》同源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雒洪志;基质溶解因子(MMP-7)在人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四川大学;2007年
5 谌来业;五权宪法之考试权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6 张伟;艺术精神的本体论阐释[D];吉林大学;2002年
7 李海平;论意义的语境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8 卞仁海;杨树达训诂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宋志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10 朱晔;翻译的模糊性特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凤梅;智慧之花[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2 范颖;社会文化的网络解构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05年
3 魏晓红;论中国新安全观的确立及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孔亚明;歧义之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韩婷;从《左传》与《东周列国志》的词语对比中看词义突显[D];兰州大学;2006年
6 邓裕芬;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网络建设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卢丹凤;古罗马饮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新平;唐代诗体理论的文体学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曲富有;中国大学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及其构建途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邓念国;中国古代帝王的勤俭治国及其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24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2624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