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小语种论文 >

建构主义在西语为第二外语的课堂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10-19 17:21
   中国国内各大高校将西班牙语作为“小”语种,并热火朝天地陆续开设该专业已经数年了。但是由于起步晚,发展快,加上师资队伍的严重断层,我们对高校西班牙语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却远远不够。因此,虽然这些年我们教师“实践”了不少,但基于“实践”的“理论”探索还没有发展起来,这或多或少影响了高校西班牙语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培训班式的大学西班牙语教育不禁令人感到担忧。 借鉴了其它语种在外语教学领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我深深感到,西班牙语教学要想摆脱这种境况,在语言学知识的指导下,结合教育学原理来发展适应中国特色国情的西班牙语教学理论十分必要。 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领域中逐渐流行起来,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篇论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重大。建构主义在教学领域的多数主张都不失为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革新。而建构主义与西班牙语教学的结合将为高校西班牙语教学法理论的探索与发展注入一丝新的活力,进而讨论具有中国特色的西班牙语学习理论。 关于建构主义和西班牙语教学相结合的理论探索是改革西班牙语课堂的一次努力和尝试,建构主义不仅对西班牙语教师的“教”法提供新思路,同时也对学生的“学”法提供新指导。建构主义在西班牙语课堂中的应用即为本课题的实践意义。 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西班牙语教学相结合,以探索适合中国大学生的西班牙语教学理论为目标。 建构主义教学观念包括以下几点: 1、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传统教学偏重教师的教,现代教学侧重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所以,教师不是教学的主体也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因此,教学情境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有在成为教学情境中的主角以后,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2、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既然知识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结果,那么教学就不是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一个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就是要创设或者利用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先前的知识与己有的经验在当前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者提供者。关于教师,人们向来认同“传道、授业、解惑”的说法,所以在传统教学实践中,教师多是知识的传授者、班级的管理者。但在建构主义看来,教师的价值就体现在能否激动学生以探究、主动、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或咨询者、学习的资料提供者。 4、教学活动体现为合作、探究方式。传统中教学多成了一种管理活动,强调规范和纪律,而学生的学习反被淹没了。教学要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面对问题情境,刺激他们思考、探究,另一方面营造人际互动、互激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 5、教学活动的展开是一个过程。教学应该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学生因为疑难、困惑而引起主动、探究学习,学生的冲突、混乱、惊奇实质上代表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职责就不是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在忍耐、观察中,引导学生成长,这是一个过程。 6、教学评价要趋于多元化。传统中,无论是“常模参照评价”或“标准参照评价”,多以纸笔测验为主,以学生记住多少教师教的所谓知识为基本依据和结果。但既然知识是学生的一种建构结果,求取一致的答案显然是不适宜的。教育部新提出的“档案袋评价”就是一种突出多元化评价的体现。 7、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教科书。传统中,教学就是教师教授一本一本的教科书。但既然学习是一种积极、谈及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学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或相关的辅助材料,整个社会文化以及学生在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和情境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历史并不悠久,但也开发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点: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和随机访问教学是较有代表性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 外语教学法存在诸多“流派”,包括直接法,翻译法,听说法,全身反应法,交际法等等。 本课题将在论文的主体部分结合西班牙语教学实践,将对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教学法和外语教学法能为中国师生采用的部分详细讨论,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西班牙语教学法。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H3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Resumen
Introducción
    Historia de la Creación de la Docencia del Espa ol en China
    Situación Actual de la Ense anza del Espa ol en China
    La importancia del Constructivismo para una Ense anza y unAprendizaje Signifivativo de Espa ol
Capítulo 1. El Constructivismo: Origen y Evolución
    1.1 Grecia Antigua
    1.2 Siglo XX: Conductismo y Cognitivismo
    1.3 Constructivismo Como Rama del Cognitivismo
Capítulo 2. La Metodología de La Ense anza de Lenguas Extranjeras
    2.1 El método Gramática-Traducción (G-T)
    2.2 El Método Directo
    2.3 El Método Audio-lingual
    2.4 El Enfoque Comunicativo
Capítulo 3. El Constructivismo Aplicado en el Aula del espa ol Como Segunda Lengua( L2)
    3.1 Objetivos de la Ense anza desde la Perspectiva Constructivista
    3.2 El Docente
    3.3 El Discente
    3.4 Metodología
Capítulo 4. Descripción de la Metodología de la Ense anza del Espa ol Como Segunda Lengua en la Facultad de Espa ol y Portugués de la Universidad Pedagógica de Harbin durante el Primer Semestre de 2013-2014
    4.1 Introducción:
    4.2 Descripción y análisis crítico del método didáctico utilizado en la ense anza del espa ol como Segunda Lengua
        4.2.1 1°Curso
        4.2.2 2°Curso
        4.2.3 4°Curso
Capítulo 5. Investigación sobre el Constructivismo Aplicado en el Aula de Espa ol como L2
    5.1 Métodos de la investigación
    5.2 Los resultados de la encuesta
        5.2.1 La situación actual del conocimiento de los profesores sobre la teoría constructivista pedagógica
        5.2.2 La situación acutual de la aplicación del constructivismo en el aula
Conclusión
Bibliografía
导师及作者简介
Agradecimientos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郭舫;;指导学法,让学生独立学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1期

2 陈玉平;试论师生互动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与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李晓霞;浅议教师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外语教学中的地位[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本文编号:2847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2847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1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