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小语种论文 >

阿拉伯语比喻与汉语比喻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2 19:39
   比喻是人们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被誉为语言艺术的升华,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之一,是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在汉语和阿拉伯语的对比研究中,针对两种语言修辞方面对比的论著较为鲜见,因此,这样的研究还是有较大空间的。本论文的题目是“阿拉伯语汉语比喻对比研究”(以下简称阿汉比喻)。本文主要探讨阿汉比喻的特点及它们各自的文化内涵,深入的研究了两种语言比喻的定义、构成、分类、意义等各个方面。虽然两者属于不同的语系,但在比喻的使用中却有一些相似之处,当然也有不同的方面。本论文研究了汉语和阿拉伯语比喻的不同方面,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汉语和阿拉伯语比喻的定义、构成、分类、意义等各个方面。论文是运用例子来对比的方法来体现阿汉语比喻的异同。 本文内容总共有四章:第一章探讨两者比喻的界定、比喻的概念、比喻的构成及必备的条件、比喻和非比喻的区别和比喻的作用。第二章探讨比喻的构成和分类比较,其中有阿汉修辞的概念、阿汉修辞学的渊源及发展。第三章探讨两者比喻的意义,包括两者美学概念的比较、阿汉比喻中的美的概念、阿汉比喻意义上的比较、阿汉使用动物作为比喻和动物作为喻体的喻义。本论第四章深入探讨了阿汉比喻的差异原因,具体有宗教原因、生活环境原因、文化差异原因和两者体系差异的原因。 最后一部分是论文的结论,在此部分总结了前文并对在论文四章中提出问题进行了探讨。 论文进行对比分析后,主要的目的是能找出两者在比喻使用上的差异和相似点,以便使学者明确研究两者比喻的范围,并以此作为一些阿汉修辞学研究的参考。本论文中使用了大量关于阿拉伯语和汉语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及文献参考。
【学位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H37;H1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本文研究的背景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目标
第一章:比喻的定义和本质
    1.1 比喻的界定
        1.1.1 比喻的概念
    1.2 比喻的构成及必备条件
        1.2.1 构成
        1.2.2 条件
        1.2.3 比喻和非比喻的区别
    1.3 比喻在阿汉语中的作用
第二章:阿汉比喻的构成及分类的比较
    2.1 阿拉伯语修辞概念论
        2.1.1 阿拉伯修辞概念
        2.1.2 汉语修辞概念
    2.2 阿语与汉语比喻的构成及分类比较
        2.2.1 阿语比喻构成
        2.2.2 汉语比喻构成
    2.3 阿拉伯语与汉语比喻分类比较
        2.3.1 阿拉伯语比喻分类
        2.3.2 汉语比喻分类
第三章:阿汉比喻的意义
    3.1 阿汉比喻中的美学概念比较
        3.1.1 汉语比喻中美的概念
        3.1.2 阿拉伯语比喻中美的概念
    3.2.阿汉比喻意义上的比较
        3.2.1 阿汉语使用动物作为比喻
第四章:阿汉比喻的差异原因
    4.1 两种语言的体系能产生差异
    4.2 不同文化和习惯产生差异
    4.3 不同的生活环境产生差异
    4.4 宗教的不同产生差异
    4.5 结论
参考文献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安国;高举党的精神旗帜 建设中国先进文化[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2 刘风华;阿汉语法差异的多维研究[J];阿拉伯世界;2003年02期

3 吕利平,郭成杰;试论体育考古思维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何坦野;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于鸣镝;重新认识图书馆[J];图书与情报;2001年03期

6 周庆山;论文献传播的文化功能[J];图书与情报;1995年02期

7 赵敏;地方文化形象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磨憨边境贸易区总体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1年12期

8 胡莹;“城中村”的文化冲融——以广州市石牌村为例[J];城市问题;2002年02期

9 张利莹;;广告语言中的双关[J];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赵颖;以人为本与博物馆陈列设计[J];东方博物;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荣国;明清时代的海神信仰与经济社会[D];厦门大学;2001年

2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李贤浩;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皇甫晓涛;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的再阐释与现代文化的重构[D];四川大学;2003年

6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曲蕾;居住整合:北京旧城历史居住区保护与复兴的引导途径[D];清华大学;2004年

8 保明所;西双版纳傣语中的巴利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乔玉光;危机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北方草原传统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静;青少年人格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赵文嫱;小农意识与中国现代化掣时浅谈[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黄筱瀛;双语教育态度与民族文化认同[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方兴;历史文化与城市CI战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朱宏斌;战国秦汉时期中外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6 周艺;广西侗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民族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祝影;文化视野中的城乡发展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旸;论言语交际中话语基调的含义[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梁胜初;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宋智勇;塑造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全新模式的理性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52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2852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3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