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语核心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1 13:44
越南具有悠久、持续不断的历史和本地文化。远古时期,越南处在人类大迁移的十字路口,曾经是不同部落的居住地,是操孟-高棉语、侗台语、南岛语土著人的生息地盘,也是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华文明的汇聚之地。历史上越南不断容纳从四面八方迁移过来的人。其多样性的来源造就了越南文化的多元性。时至今日,越南语到底属于哪一个语系的语言呢?我认为,学界对越南语系属划分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现代越族(京族)形成本身的复杂性。因此,越南语核心词的研究对越南语词源及系属问题的归纳和总结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选词上以斯瓦迪士的《百词表》为标准,由九章组成,一共讨论了122个核心词,并涉及到159个语义场词条以及122个汉语借词。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意义,目的和方法,国内研究的现状,语料来源及符号使用说明。 第二章具体介绍越南语词汇的来源,分别为本族词(纯越词)、汉语借词(汉源词汇)以及印欧语借词。 第三到第八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三章为自然事物类,第四章为身体部位类,第五章为动植物类,第六章为动作与感觉类,第七章为性状类,第八章为其他核心词(包括人与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副词和数词)。斯瓦迪士的100个核心词其实是100个概念,表达这些概念的词极为丰富。本文选出最具代表性的词条,一般是同义词及近义词,列出它在各种亲属语言中形式,找出其来源及语义变化。这将是证明《百词表》中每一个词来源的强有力例证。 第九章为结语。对越南语核心词进行全面总结,并对越南语系属问题提出新结论,同时也指出了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的展望。 本文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用斯瓦迪士的《百词表》全面考察越南语核心词的来源,这项研究无论在越南国内还是在其他国家尚属首次。本文还首次以语义场为出发点,全面系统地整理每个核心词语义场中的有关词条,并采用比较词义的方法对周边语言的词语进行比较,从而指出语义演变的共同规律。 (2)重新认识越南语的系属问题。本文构拟出越南语100个核心词的原始语音面貌。这项工作也有前人做过,但不够全面,不够系统,这是一个新的尝试。与前人所做的越南语词汇史研究相比,本课题特色突出。因而,本课题的选择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同时具有科学价值、实践价值和参考价值。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H4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1.3 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材料及符号使用说明
2 越南语词汇的来源
2.1 本族词(纯越词Tu Thuan Viet)
2.2 汉语借词(汉源词汇)
2.3 印欧语言借词
3 自然事物类
3.1 天文:日、月、星、雨与云
3.2 地理:水、石与沙、土、路、山
3.3 其他:烟与火、灰、夜(看“黑”)
3.4 本章小结
4 身体部位类
4.1 头部:头发、头、耳、眼、鼻、嘴、牙、舌
4.2 躯干:皮肤(看“树皮”)、肚子、脖子、乳房
4.3 四肢:脚、膝盖、手
4.4 体内组织及器官:肉、血、骨头、脂肪、心、肝
4.5 本章小结
5 动植物类
5.1 动物:鱼、鸟、狗、虱、蛋、角、尾巴、羽毛、爪
5.2 植物:树、种子、叶子、根、树皮与皮肤
5.3 本章小结
6 动作与感觉类
6.1 头部动作:喝、吃与咬、看见、听见、说
6.2 身体动作:睡与躺、游泳与飞、走与来、坐、站
6.3 其他活动:知道、死与杀、给、烧
6.4 本章小结
7 性状类
7.1 与量有关:多、大、长、小
7.2 颜色:红、绿、黄、白、黑与夜
7.3 温度:热、冷
7.4 状态:满、新、好、圆、干
7.5 本章小结
8 其他核心词
8.1 人与人称代词:人、女人、男人、名字、我、我们、你
8.2 指示代词:这、那
8.3 疑问代词:谁、什么
8.4 副词:不、都
8.5 数词:一、二
8.6 本章小结
9 结束语
9.1 越南语系属问题新探
9.2 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
9.3 课题研究的局限与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附录2 越南语及周边语言核心词对照表
附录3 越南语及周边语言核心词语义场对照表
附录4 越南语《百词表》汉越语部分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4020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H4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1.3 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材料及符号使用说明
2 越南语词汇的来源
2.1 本族词(纯越词Tu Thuan Viet)
2.2 汉语借词(汉源词汇)
2.3 印欧语言借词
3 自然事物类
3.1 天文:日、月、星、雨与云
3.2 地理:水、石与沙、土、路、山
3.3 其他:烟与火、灰、夜(看“黑”)
3.4 本章小结
4 身体部位类
4.1 头部:头发、头、耳、眼、鼻、嘴、牙、舌
4.2 躯干:皮肤(看“树皮”)、肚子、脖子、乳房
4.3 四肢:脚、膝盖、手
4.4 体内组织及器官:肉、血、骨头、脂肪、心、肝
4.5 本章小结
5 动植物类
5.1 动物:鱼、鸟、狗、虱、蛋、角、尾巴、羽毛、爪
5.2 植物:树、种子、叶子、根、树皮与皮肤
5.3 本章小结
6 动作与感觉类
6.1 头部动作:喝、吃与咬、看见、听见、说
6.2 身体动作:睡与躺、游泳与飞、走与来、坐、站
6.3 其他活动:知道、死与杀、给、烧
6.4 本章小结
7 性状类
7.1 与量有关:多、大、长、小
7.2 颜色:红、绿、黄、白、黑与夜
7.3 温度:热、冷
7.4 状态:满、新、好、圆、干
7.5 本章小结
8 其他核心词
8.1 人与人称代词:人、女人、男人、名字、我、我们、你
8.2 指示代词:这、那
8.3 疑问代词:谁、什么
8.4 副词:不、都
8.5 数词:一、二
8.6 本章小结
9 结束语
9.1 越南语系属问题新探
9.2 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
9.3 课题研究的局限与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附录2 越南语及周边语言核心词对照表
附录3 越南语及周边语言核心词语义场对照表
附录4 越南语《百词表》汉越语部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家国;以“吃”代“喫”的演化历程[J];成都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2 黄树先;郑春兰;;试论汉藏语系核心词比较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李玉;说“鸟”字的上古音声母及其词义变化[J];古汉语研究;1991年03期
4 麦里筱;汉语颜色类词的产生[J];古汉语研究;2003年04期
5 谭晓平;;汉藏语系的“狗”[J];古汉语研究;2006年04期
6 张雪梅;;“脚”有“足”义始于西汉中期[J];古汉语研究;2007年02期
7 龚永辉,阮文利;《族际识俫》:孟高棉学和民族识别──与越南社科访华团团长阮文利教授的对话[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8 覃晓航;汉台语关系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1992年01期
9 王远新;;我国壮侗语言学界语言影响与语言系属问题研究综述[J];广西民族研究;1989年04期
10 王文光;越南京族、芒族的由来与发展之我见[J];广西民族研究;199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武忠定;越南现代新闻语言中的汉越词[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孙娜;壮泰语中的借词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6年
3 韩林林;中越边境红仡佬语概况及其系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64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2864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