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比”字句与阿拉伯语“(?)”句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6 04:38
在现代汉语众多表示比较的语言形式中,“比”字句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在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比”字句是初级阶段的重点语法之一,同时也是汉语二语教学研究所关心的热点。而据调查,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所使用的教材《简明汉语》中将“比”字句列为汉语学习高级阶段的语法点。笔者认为该教材在这一语言点的编排设计上没有遵照汉语教学系统性、阶段性的要求。另,依笔者个人学习经历来说,作为一个埃及汉语学习者,深刻体会到“比”字句是汉语学习的一个难点。因此,本文力图将汉语“比”字句与阿拉伯语“(?)”句进行对比,通过对高级水平埃及学生的测试来了解他们习得“比”字句的情况,进而按偏误性质将“比”字句偏误类型归纳为七种,由此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等两方面提出针对埃及学生“比”字句的教学策略及建议,以期对针对埃及学习者的汉语二语教学提供研究材料及教学帮助。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缘由
1.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汉语“比”字句和阿拉伯语比较名词的前人研究
2.1 现代汉语“比”字句本体研究
2.2 对外汉语教学“比”字句的研究现状
2.3 阿拉伯语的比较名词
2.4 比较名词的种类
2.4.1 没有冠词 ((?))也没有与其它的名词构成正偏组合的比较名词
2.4.2 加冠词((?))的比较名词
2.4.3 与一个泛指名词构成正偏组合的比较名词
2.4.4 与一个复数确指名词或指类名词构成正偏组合的比较名词
第三章 汉语“比”字句和阿拉伯语“(?)”句对比分析
3.1 汉阿比较标记“比”和“(?)”对比
3.2 比较项对比
3.3 比较点对比
3.4 形式对比
3.4.1 汉语“比”字句的形式
3.4.2 阿拉伯语“(?)”句的形式
3.5 否定
3.5.1 汉语“比”字句的否定
3.5.2 阿拉伯语“(?)”句的否定
3.6 小结
第四章 测试问卷设计与偏误分析
4.1 调查对象与方法
4.2 测试问卷设计
4.3 数据统计
4.4 偏误分析
4.4.1 错序偏误
4.4.2 遗漏
4.4.3 误加
4.4.4 词语误用
4.4.5 其它偏误
4.4.6 杂糅
4.4.7 语义偏误
4.5 小结
第五章 针对埃及学生“比”字句的教学建议
5.1 教材编写方面
5.2 教师教学方面
5.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没有”比较句的语义特殊性[J]. 杨兴功. 宜宾学院学报. 2010(08)
[2]汉阿语序对比[J]. 叶良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12)
[3]从类型学视野看汉语差比句偏误[J]. 赵金铭. 世界汉语教学. 2006(04)
[4]留学生“比”字句习得的考察[J]. 王茂林.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5(03)
[5]比字句结果项与比较点的联系[J]. 徐茗.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2)
[6]比较句语法项目的选取和排序[J]. 陈珺,周小兵.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02)
[7]“比”字句中比较点隐含的认知考察[J]. 刘焱,邢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8]“不比”型比较句的语义类型[J]. 徐燕青.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6(02)
[9]论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J]. 周小兵. 中国语文. 1995(02)
[10]小议“比”字句内比较项的不对称结构[J]. 刘慧英. 汉语学习. 1992(05)
硕士论文
[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比”字句研究[D]. 王丽元.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汉语“比”字句与印尼语“lebih...dari(pada)”结构对比研究[D]. 刘美丽.广西民族大学 2011
[3]韩国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D]. 徐菁玉.北京语言大学 2009
[4]汉阿否定用法异同对比分析[D]. 张敏.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
[5]泰国学生汉语比较句习得偏误分析[D]. 胡亮节.云南师范大学 2006
[6]越南留学生汉语比较句偏误分析及习得顺序考察[D]. 肖小平.广西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91952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缘由
1.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汉语“比”字句和阿拉伯语比较名词的前人研究
2.1 现代汉语“比”字句本体研究
2.2 对外汉语教学“比”字句的研究现状
2.3 阿拉伯语的比较名词
2.4 比较名词的种类
2.4.1 没有冠词 ((?))也没有与其它的名词构成正偏组合的比较名词
2.4.2 加冠词((?))的比较名词
2.4.3 与一个泛指名词构成正偏组合的比较名词
2.4.4 与一个复数确指名词或指类名词构成正偏组合的比较名词
第三章 汉语“比”字句和阿拉伯语“(?)”句对比分析
3.1 汉阿比较标记“比”和“(?)”对比
3.2 比较项对比
3.3 比较点对比
3.4 形式对比
3.4.1 汉语“比”字句的形式
3.4.2 阿拉伯语“(?)”句的形式
3.5 否定
3.5.1 汉语“比”字句的否定
3.5.2 阿拉伯语“(?)”句的否定
3.6 小结
第四章 测试问卷设计与偏误分析
4.1 调查对象与方法
4.2 测试问卷设计
4.3 数据统计
4.4 偏误分析
4.4.1 错序偏误
4.4.2 遗漏
4.4.3 误加
4.4.4 词语误用
4.4.5 其它偏误
4.4.6 杂糅
4.4.7 语义偏误
4.5 小结
第五章 针对埃及学生“比”字句的教学建议
5.1 教材编写方面
5.2 教师教学方面
5.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没有”比较句的语义特殊性[J]. 杨兴功. 宜宾学院学报. 2010(08)
[2]汉阿语序对比[J]. 叶良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12)
[3]从类型学视野看汉语差比句偏误[J]. 赵金铭. 世界汉语教学. 2006(04)
[4]留学生“比”字句习得的考察[J]. 王茂林.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5(03)
[5]比字句结果项与比较点的联系[J]. 徐茗.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2)
[6]比较句语法项目的选取和排序[J]. 陈珺,周小兵.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02)
[7]“比”字句中比较点隐含的认知考察[J]. 刘焱,邢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8]“不比”型比较句的语义类型[J]. 徐燕青.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6(02)
[9]论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J]. 周小兵. 中国语文. 1995(02)
[10]小议“比”字句内比较项的不对称结构[J]. 刘慧英. 汉语学习. 1992(05)
硕士论文
[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比”字句研究[D]. 王丽元.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汉语“比”字句与印尼语“lebih...dari(pada)”结构对比研究[D]. 刘美丽.广西民族大学 2011
[3]韩国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D]. 徐菁玉.北京语言大学 2009
[4]汉阿否定用法异同对比分析[D]. 张敏.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
[5]泰国学生汉语比较句习得偏误分析[D]. 胡亮节.云南师范大学 2006
[6]越南留学生汉语比较句偏误分析及习得顺序考察[D]. 肖小平.广西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91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3591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