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翻译的伦理传统:表现方式与基本特征——从“从”与“通”说起
发布时间:2022-02-16 16:27
在西汉以前,口译活动的伦理意识主要体现为"从"与"通"等概念。汉代至唐宋期间,佛经翻译经历由兴起到繁荣的过程,期间涌现出丰富的翻译伦理思想。作为"伦理存在者"而非"自然存在者",佛经翻译家们不仅具有强烈的伦理意识,而且在实践中努力践行"知行合一",守望翻译的基本伦理。佛经翻译的伦理思想以翻译实体之间的关系定位为中心,其内容和模式主要体现在翻译方法、翻译文体和翻译的"名"与"实"等的探讨中,表现出一般的道德陈述所具有的"名义性""语言性"和"实体性"特征。
【文章来源】:外语学刊. 201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后现代和前现代之间吗?——翻译研究领域的反理论和非理论倾向简论[J]. 蔡新乐. 中国翻译. 2017(04)
[2]支谦《法句经序》研究的译学新视野[J]. 黄小芃. 东方翻译. 2015(05)
[3]試論動詞“譯”的首見書證及其詞義演變[J]. 陶磊. 中国文化. 2015(01)
[4]《论语》伦理道德思想的精神哲学诠释[J]. 樊浩.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3)
[5]伦理普遍性:试论黑格尔对教育本质的厘定[J]. 谈际尊. 伦理学研究. 2012(01)
[6]文白之辨——译经史上文质之争的实质[J]. 孟昭连.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7]中国佛经翻译和西方《圣经》翻译的启示[J]. 王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8]约而意显 文而不越——重读支谦《法句经序》[J]. 曹明伦.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05)
[9]云梦秦简中的官职名[J]. 魏德胜. 中国文化研究. 2005(02)
[10]汉代黄门乐署考[J]. 许继起.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2(04)
本文编号:3628283
【文章来源】:外语学刊. 201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后现代和前现代之间吗?——翻译研究领域的反理论和非理论倾向简论[J]. 蔡新乐. 中国翻译. 2017(04)
[2]支谦《法句经序》研究的译学新视野[J]. 黄小芃. 东方翻译. 2015(05)
[3]試論動詞“譯”的首見書證及其詞義演變[J]. 陶磊. 中国文化. 2015(01)
[4]《论语》伦理道德思想的精神哲学诠释[J]. 樊浩.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3)
[5]伦理普遍性:试论黑格尔对教育本质的厘定[J]. 谈际尊. 伦理学研究. 2012(01)
[6]文白之辨——译经史上文质之争的实质[J]. 孟昭连.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7]中国佛经翻译和西方《圣经》翻译的启示[J]. 王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8]约而意显 文而不越——重读支谦《法句经序》[J]. 曹明伦.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05)
[9]云梦秦简中的官职名[J]. 魏德胜. 中国文化研究. 2005(02)
[10]汉代黄门乐署考[J]. 许继起.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2(04)
本文编号:3628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3628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