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印地语+乌尔都”非通用语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2-02-18 03:24
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我国非通用语教育迎来新发展,已有多所高校尝试"语言+专业"的培养模式,开始注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印度与巴基斯坦是邻国,虽然两国的官方语言不同,但是彼此却拥有一种相同的民族语言—乌尔都语。基于新形势下非通用语人才培养需求,本文尝试探索"印地语+乌尔都语"双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助力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文章来源】:管理观察. 2019,(14)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印地语与乌尔都语
1.1 印地语
1.2 乌尔都语
2 必要性与可行性
2.1 国家层面
2.2 外语院校办学层面
2.3 从语言学角度
3 国内国外院校的实践
3.1 相关实践
3.2 面临问题
3.2.1 学校层面
3.2.2 学生角度
3.3 解决对策
3.3.1 师资方面
3.3.2 教材方面
3.3.3 培养方案
3.3.4 出国交流
4 结束语
本文编号:3630387
【文章来源】:管理观察. 2019,(14)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印地语与乌尔都语
1.1 印地语
1.2 乌尔都语
2 必要性与可行性
2.1 国家层面
2.2 外语院校办学层面
2.3 从语言学角度
3 国内国外院校的实践
3.1 相关实践
3.2 面临问题
3.2.1 学校层面
3.2.2 学生角度
3.3 解决对策
3.3.1 师资方面
3.3.2 教材方面
3.3.3 培养方案
3.3.4 出国交流
4 结束语
本文编号:3630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3630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