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07 02:18
随着人们对湿地研究的不断深入,湿地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但着眼于当今世界的湿地现状,我们不得不为湿地资源的发展前景而担忧。严峻的现实使人们在反思自己行为给湿地资源带来破坏的同时,也将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世人面前:如何进行有效的湿地保护? 湿地保护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建设湿地保护区、完善湿地保护立法、加大湿地保护的宣传力度,等等。各种湿地保护的方法都在实践中发挥着其特殊的效用。本文以湿地保护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切入点,探讨运用环境影响制度如何对湿地资源予以保护,分析我国湿地保护和环境影响评价立法上的不足,并提出完善意见。 之所以在湿地保护的各项手段中选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讨论角度,是因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属于事前预防类的环境保护制度,能够科学地预测拟议活动带给环境的影响,从而判断该拟议活动是否能够开展。而针对湿地这种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到其最初状态的生态资源,提前预防危害的产生是最为有效的保护手段。但是在现阶段我国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对湿地和湿地保护的概述。从湿地的概念入手,阐述了...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湿地及湿地保护概述
1.1 湿地的概念
1.1.1 国外
1.1.2 中国
1.2 湿地的保护和管理
1.2.1 国外的湿地保护运动
1.2.2 中国湿地保护和管理现状
1.2.3 湿地保护面对的利益冲突
1.3 湿地评价——衡平利益冲突的重要杠杆
1.3.1 湿地评价
1.3.2 湿地环境影响评价
1.4 小结
第二章 湿地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概述
2.1.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
2.1.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定位
2.1.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功能
2.2 生态资源保护中适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优越性
2.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保护生态资源中的局限性
2.4 国外湿地保护立法中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规定
2.5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湿地保护中的运用
2.5.1 湿地保护中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对象
2.5.2 湿地保护中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内容
2.5.3 湿地保护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程序
2.5.4 湿地保护中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 我国湿地保护中适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不足之处
3.1 我国现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缺陷
3.1.1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尚未成熟
3.1.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缺少对“可供选择方案”的要求
3.1.3 我国尚未建立相应的湿地资源监测体系
3.1.4 我国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缺乏公众参与
3.1.5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违法成本较低
3.1.6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际执行率偏低
3.2 我国湿地保护立法中对环境影响评价规定的缺陷
3.2.1 评价对象过于狭隘
3.2.2 湿地资源的特殊性在评价内容中难以体现
3.2.3 缺少对湿地资源开发进行累积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
3.3 小结
第四章 完善湿地保护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1 完善现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1.1 将政策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4.1.2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4.1.3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可供选择方案
4.1.4 建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场监察制度
4.2 构建湿地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2.1 扩大湿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对象
4.2.2 完善涉及湿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
4.2.3 在湿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广泛的公众参与
4.2.4 充分考虑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明确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方式
4.2.5 强化湿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责任
4.2.6 重视湿地资源开发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湿地保护中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4043448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湿地及湿地保护概述
1.1 湿地的概念
1.1.1 国外
1.1.2 中国
1.2 湿地的保护和管理
1.2.1 国外的湿地保护运动
1.2.2 中国湿地保护和管理现状
1.2.3 湿地保护面对的利益冲突
1.3 湿地评价——衡平利益冲突的重要杠杆
1.3.1 湿地评价
1.3.2 湿地环境影响评价
1.4 小结
第二章 湿地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概述
2.1.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
2.1.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定位
2.1.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功能
2.2 生态资源保护中适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优越性
2.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保护生态资源中的局限性
2.4 国外湿地保护立法中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规定
2.5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湿地保护中的运用
2.5.1 湿地保护中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对象
2.5.2 湿地保护中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内容
2.5.3 湿地保护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程序
2.5.4 湿地保护中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 我国湿地保护中适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不足之处
3.1 我国现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缺陷
3.1.1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尚未成熟
3.1.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缺少对“可供选择方案”的要求
3.1.3 我国尚未建立相应的湿地资源监测体系
3.1.4 我国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缺乏公众参与
3.1.5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违法成本较低
3.1.6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际执行率偏低
3.2 我国湿地保护立法中对环境影响评价规定的缺陷
3.2.1 评价对象过于狭隘
3.2.2 湿地资源的特殊性在评价内容中难以体现
3.2.3 缺少对湿地资源开发进行累积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
3.3 小结
第四章 完善湿地保护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1 完善现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1.1 将政策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4.1.2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4.1.3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可供选择方案
4.1.4 建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场监察制度
4.2 构建湿地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2.1 扩大湿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对象
4.2.2 完善涉及湿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
4.2.3 在湿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广泛的公众参与
4.2.4 充分考虑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明确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方式
4.2.5 强化湿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责任
4.2.6 重视湿地资源开发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湿地保护中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4043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etongwenben/4043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