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资源利用论文 >

从主体特征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5-08-12 20:41
  长期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资金缺口大、效率低下和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监管难等诸多问题。国家着力寻求一种新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模式。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发展打开了政策空间。经过数年发展,PPP模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得到了大规模应用。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作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主体,同时也是PPP模式的三个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PPP模式应用到生态文明建设,其实是人在处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中的一种实践活动,实践是主体有目的、有计划的、能动的活动。政府、社会资本和公众由三者的互动机制连结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作为这种实践活动的主体。而是否能够有科学的计划,是否能够有效地能动,最终实现生态文明这一目的,恰好需要在这一整体内部三个局部主体间建立起良好的相互作用机制。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在生态文明建设PPP模式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政府的意志主导着PPP模式的整体走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和立场决定着政府是将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的,同是为了激励社会资本积极的参与...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PPP模式的研究
        1.2.2 关于PPP模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用的研究
    1.3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3.1 研究的重点
        1.3.2 研究的难点
        1.3.3 创新点
    1.4 文章结构与研究方法
        1.4.1 文章结构
        1.4.2 研究方法
2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PPP模式引入的现实动因
    2.1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内涵
        2.1.1 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论述
        2.1.2 “新时代”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体现
    2.2 生态文明建设面对的难题
        2.2.1 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缺乏
        2.2.2 生态产品供给效率低、社会参与积极性缺乏
        2.2.3 信息不对称
        2.2.4 生产生活废弃物的处置
    2.3 运用PPP模式的现实动因
        2.3.1 PPP模式的运用和推广
        2.3.2 运用PPP模式的现实意义
        2.3.3 运用的要义:三方主体间的相互作用
3 各方主体的角色分析
    3.1 政府方的角色
        3.1.1 政府是PPP项目的主导者
        3.1.2 政府是PPP项目中政治风险的承担者
        3.1.3 政府是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
        3.1.4 政府是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
    3.2 社会资本方的角色
        3.2.1 社会资本方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3.2.2 社会资本方是生态环境破坏者
        3.2.3 社会资本方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受益者
    3.3 社会公众的角色
        3.3.1 社会公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者
        3.3.2 社会公众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最大受益者
    3.4 本章小结
4 各方主体的行为特征
    4.1 政府方的行为特征
        4.1.1 追求生态效益
        4.1.2 平衡生态与经济效益
        4.1.3 对公众反馈信息敏感
    4.2 社会资本方的行为特征
        4.2.1 压降成本以追求利润
        4.2.2 升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4.2.3 行为受利益相关者制约
    4.3 社会公众的行为特征
        4.3.1 消费异化加剧生态恶化
        4.3.2 公众参与积极性存在差异
    4.4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某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5.1 项目主体角色
        5.1.1 政府方角色分析
        5.1.2 社会资本方角色分析
        5.1.3 社会公众角色分析
    5.2 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5.2.1 政府方行为存在的问题
        5.2.2 社会资本方行为存在的问题
        5.2.3 社会公众行为存在的问题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59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iuzhijiqiao/4059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3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