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视域下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发布时间:2016-09-09 07:18
论文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思想缺乏针对性
当前,很多高校的网络平台基本处于web1.0时代、web2.0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大多是面向全体学生发布信息:门户网站发布最新的学生服务、新闻资讯、资源下载等内容。这样的网站门户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可能仅仅只是工具性网站,需要获取信息时才会去浏览和关注,平时不会留意这些平台。例如,清华的红色网站等都面临这样的困境。
就目前比较火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平台来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互动性和实时传播性更强,但是面对大量信息,教育者很难从大量的信息中准确的提炼出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受教育者来说,不是每一条信息都是他说需要的,信息大量的推送,只能是粗略的浏览,不会每一条信息都仔细阅读和思考,这样即使花费大量的精力,效果对主客体来说都是不明显的。
三、互联网视域下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究
(一)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依旧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除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理论,教育者可在思想政治教育网页上,或新媒体平台上可以设立学习与答疑专栏,在这里学生可就课堂问题、当下热点问题、学术观点探讨提出自己的看法,师生之间相互讨论,增加互动性。同时,结合课程可上传一些学习资料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在课下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获取学习资料,随时随地学习,弥补不足。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辅助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还可以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影响范围和增强平台的实效性。
(二)整合网络信息,对信息的进行甄别
当前,网络信息量大,且信息质量稂莠不齐,教育者必须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甄别、把关,不断的实现将校园网络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资源进行整合,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为学生提供经过质量“把关”过的形式多样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用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这样学生在浏览平台信息时,避免受到很多不专业、不入流信息的干扰。
(三)创建广泛的信息交流平台,增加内容的趣味性,提高教育的灵活性
传统的说教式手段效果并不明显,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更是效益甚微,为避免这一状况,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高校可通过各种平台,如QQ、微信公众号等定期广泛征集学生当前最关心的热门话题,就热门话题广泛的宣传,营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引发师生之间的广泛热议和讨论,师生之间通过互动交流,深入探讨,教育者进行适时引导,让学生增强自主参与度,激发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思想政治理论的熏陶,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信息内容应当不断提升更新的速度,紧跟当下的热点话题,以生动有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适当的采取问答或是竞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关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提高能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四)个性化的关注学生心理的即时动态
web3.0时代的到来,技术更加进步,信息分析能力更强,高校注重创造智能化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依靠智能化信息系统对受教育者的科学的思想动态的分析,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接受主体内在需要的契合,不仅能够吸引接受主体的兴趣,让其参与其中,更能帮助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取向,便于及时找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对受教育者进行个性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也能取得了倍增的效果。
本文编号:111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1118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