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阶段“三位一体”法制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04 08:14
论文摘要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重要阶段,加强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学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本文指出循序渐进地对初中生进行法制教育,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 初中阶段 三位一体 法制教育
一、初中生的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生年龄一般在12-16岁之间,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强,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当前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制教育,一部分初中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尤其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初中学生,即使进入一些技校学习,他们也很少再接受法制教育;另一部分升入高中继续接受教育,在高中由于升学的压力,政治课教学都难以保证,更何况隶属于思想政治课的法制教育,一直到大学的法制教育都流于形式。最终这一青少年主体都要进入到社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抓好初中生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一)初中生法制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新世纪新阶段,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既靠综合国力的增强,又靠整体公民素质的提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对法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经济同时又是法治经济,要求市场中的主体都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公民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号召,我国的法治建设进入快车道。法律素质必将成为每位公民必备的素质,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涵之一。掌握一定法律知识和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是今后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必备的素质。所以,加强初中生法制教育,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更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初中生法制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
加强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全社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开展法制教育是使青少年知法、守法,加强对青少年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辨别是非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行为的侵蚀,矫正青少年不良行为、减少违法犯罪,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初中阶段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一个必经阶段,对初中生进行法制教育是青少年养成依法律己、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习惯,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重要手段。
二、初中阶段“三位一体”法制教育机制及其重要意义
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参与,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现形成一套有效的“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机制,即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的法制教育模式。
(一)学校是初中生法制教育的主阵地
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不是天生、自发的,它是通过外部的教育和内在的体验逐步形成的,学校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阵地,课堂是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时期的关键阶段,他们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学做人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处于逐步形成时期,可塑性大,抓好初中阶段的法制教育尤为重要。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深入、科学而系统的法制教育,营造健康成长环境,使他们摆脱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沿着正确的轨道走稳人生之路,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的最佳场所。
(二)社会是初中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支撑
在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工作中,社会的支持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各级的普法办、共青团、关工委、文化、公安、法院和社会上的律师及一些法学专家都积极参与到各种形式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之中,他们经常送法进校园、进家庭,举办各种形式的法制讲座。学生课外时间,一些失学的青少年,“两劳”释放人员,娱乐场所,都得了社会相关部门的教育和监管。还有一些社会人士捐款、捐物,支持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不管从学校自己开展的法制教育,还是全社会开展的五年普法教育和其他法制教育形式,一直得到社会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支持,所以说社会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特别是初中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支撑。
(三)家庭是初中生法制教育的第一课堂
家庭是孩子认识人际关系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青少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入学以前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法制观和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在学习阶段,初中生的节假日和课外时间相当一部分都在家里,一个家庭的家长素质、人际关系、家庭结构和教育方式、方法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说家庭是对初中生进行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体系的重要环节。
(四)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的重大意义
坚持把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构建“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程,在这一工程中,学校教育是轴心,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依托,这种全方位、立体式的法制教育模式有助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现代法制观念。通过法制教育,使学学生确立遵纪守法观念、依法办事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法律至上的理念,使他们认识到法制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最重要的手段,唯有法律才能充分保障人的权利,并能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三位一体”法制教育机制运行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青少年法制教育高度重视,一直常抓不懈,经过27年的普法教育,我国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广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了较明显的增强,培养和造就一批知法、守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许多青少年懂得了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推动了我国的法治进程。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却呈上升趋势,青少年权益被侵犯的案件也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与青少年自身利益被侵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与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很大关系。
(一)初中生法制教育缺乏相应的制度
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仅仅是受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还与青少年所接触的教育制定存在较大关联,在我们的教育制度本身也存在不少缺陷。在学校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得不到足够重视。当前初中阶段,法制教育仍隶属于思想品德课,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思想品德课都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法制教育可想而知。虽然大众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越来月深刻,但仍然无法完全清除残留的应试教育思想,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家长仍旧以升学率为标准进行教育效果的评判。虽然,近几年,大部分学校相继组织了法制教育,为学生开设了法制课程,但其教育仅限于课堂,且教学内容缺乏统一规范,学校也没有明确规定法制教学的教学任务,具体表现在法制课程教学的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法制教学的老师,对学生的教学较为松懈,一些教师安排自习课,还有些教师直接将其归入政治课程教学中,有的甚至没有安排法制课,法制教育的效果不佳,且教学以让学生自学为主,但大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对法制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
(二)初中生法制教育的经费不足问题
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当前,由于学校法制教育没有列入教学大纲,没有专门的教育经费,使得部分想开设或扩大法制教育课程的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严重影响了法制教育的持续性和实效性,导致学校的法制教育活动难以开展或开展的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国家没有从制度上规范社会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经费投入,致使社会上的法制教育仅局限于一些活动形式和专业部门的专项活动,不能全方位和持续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工作,制约了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实际成效。
(三)初中生法制教育的师资力量问题
由于国家没有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因此,大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专门的法律教育专业,学校在师资的配备上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致使教师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有些教师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欠缺,导致他们照本宣科,进行灌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现阶段,法制教育大部分仍然只停留于校内课堂中,而没有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只有极少部分学校会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法制活动,为学生提供关于法制的直观教育。大部分学校在法制教育方面,都存在着为学而学的观念,造成学校的法制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使法制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利于增强初中生的法制观念。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的制约,不能满足初中生法制教育的实际需要。
(四)初中生法制教育的教材问题
当前,教育部门及学校缺乏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仅把法制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法制教育内容不仅少的可怜,而且散见于德育类教材中,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法制教材,因而使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大部分学校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程的设置,半年讲一次法制课就等于完成了法制教育。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国家统编教材系列中,初中教材中还有部分少量内容介绍法律方面的知识,而高中无法制教育方面的内容,只有在涉及到相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内容里才零散地出现一些法制方面的知识。法制教育内容陈旧,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一些新出台的富有时代气息和特点的立法内容在教材中体现,现行中学教材中有关法制教育的内容成人化,不适合初中生年龄段的特点。
(五)学校、社会、家庭在法制教育互相配合问题
学校、家庭、社会的法制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在教育管理中缺乏合力。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许多家长对在校生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有的家长有一些不正确的观点,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了,就一切都好了等等,这些认识上的偏见和误区,给初中生法制教育蒙上了阴影。特别是对已经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来约束,而社会上的法制教育覆盖面窄、跟不上,尤其在农村和城郊结合部地区社会监管力度更差。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出现。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法制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校园治安较乱,管理不得力,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三位一体”法制教育的效果。
四、初中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开展初中生法制教育,增强初中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初中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初中生有可塑性大、求知欲高、识别力低的特点,不论从生理、心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律意识、道德情操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所以,初中生的法制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一)从制度入手,建立长效机制
如何抓好初中生法制教育,增强初中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必须着眼长远,即从制度入手,顶层设计,把初中生的法制教育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使法制教育具有强制性、约束性、前瞻性。建立科学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让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学科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当中,同时,在教学上要与主科对待,并列入考试范围,而不是仅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内容,使法制教育在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学周安排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加以明确。法制教育,尤其是学校法制教育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低进行,使学生从小学就能接受到系统的法制教育。同时,国家也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社会相关部门和社会人士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职责和义务,使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
(二)编写统一教材
司法、教育等部门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程教材。使青少年能系统化、持续化地接受法制教育例如,在小学教材中,进行教材编写时,可将小学生的特点考虑进去,以卡通连环画的方式展现法制教育知识,通过这种生动现象的方式,让小学生初步建立法律概念;中学可采取文字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编写法律教材,使学生通过鲜活的实例明白法律的规定,随时随地地学习法律,在大学更进一步法学理论学习,逐步养成法律行为习惯,树立法律意识。法制是严肃的,但介绍法律知识的教材可以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初中生法制教育可以采取与各学科知识渗透教学和紧密结合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来进行,使学生知道法律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依法享有公民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社会责任感,从而逐步培养青少年对法律的信仰。
(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要组织力量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律教师,壮大法制教师队伍。加强教师法制教育,丰富全体教职工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优化师资队伍,学校应该录用一些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做任课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法律意识强,理论功底深厚,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法律;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使学生在了解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培养法治理念。法制教育不能只注重法律知识的灌输和概念的掌握,,而应该把中心放在素质的提高上,养成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四)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学校、社会、家庭三个环节
全社会要积极探索和创新行之有效的初中生法制教育的新思路,努力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初中生法制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学校要始终坚持对初中生法制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学校课堂主渠道作用,要把法律知识教育与法治实践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形成多角度,宽领域,复合式的法制教育格局。同时,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健康的学习环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系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衔接,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心的良好氛围。
(五)加大资金投入
要加大法制教育的投入,财政上要有专项法制教育的拨款,专款要做到专用。各校必须安排专项经费,保证法制教育工作正常开展。法制教育的专项经费要用于组织编写法制教材资料、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培训法律业务骨干、推广先进经验等。同时,要积极鼓励、争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士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献策、献力,形成全社会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支持,确保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能深入、持久地开展。
总之,初中生的法制教育是一项战略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参与,发挥各自的优势,对初中生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之才。如此以往,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依法治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一定能够实现。
本文编号:83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8347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