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美智与村上隆
[Abstract]:Between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Japanese culture, Nara (Yoshitomo Nara) and Murakami (Takashi Murakami) have a cartoon style of art, deduce its animation tradi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new change.
【分类号】:J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铮鸣;;奈良美智与村上隆[J];世界美术;2007年03期
2 张小波;;日本动画角色设计的民族特性剖析[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3 ;罗伯特·内夫:巡游日本温泉了解日本文化[J];重庆与世界;2004年Z1期
4 张少君;刘顺;;田中一光的设计世界与日本文化[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05期
5 凌孟华;;论日本文化对穆木天的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徐渭;;关于日本动漫的一种文化考察[J];日本学刊;2006年05期
7 傅金洁;;从生态人类学角度看宫崎骏的动画《风之谷》[J];才智;2011年16期
8 三颗糖;;Japonism日本趣味风潮[J];文化月刊;2004年11期
9 袁丽;;三岛由纪夫小说美学探微[J];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02期
10 邓鹏;;日本文化的历史发展状态与超政治性[J];魅力中国;2009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江永;;平山书画与日本文化祭[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1期(总第98期)[C];2010年
2 孙潇;田鹏颖;;日本实现现代化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黄志欣;;浅析海伦剪纸的风格特色[A];黑龙江省绥化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润身;;我最满意的作品[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5 ;论文总目录[A];张上隆果树学文选[C];2006年
6 招霞;;室内装饰织物色彩与室内环境的关系[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衷尔钜;;中日文化交融的先驱——陈元峗对日本文化的贡献[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8 任道斌;;浙江明遗民渡日画家活动研究[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9 叶宗敏;;俳句何以走向世界[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10 ;前言[A];张上隆果树学文选[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臻;动漫使日本文化进入美国[N];北京商报;2008年
2 金星;创刊号见证日本文化侵略王[N];中国商报;2004年
3 蒋心怡 张敏;配饰的力量 星星点缀就不同[N];中国服饰报;2007年
4 桑原;从文化角度看“日本的面孔”[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易人;NEC笔记本电脑的日本文化[N];计算机世界;2002年
6 本报记者 徐素琴;“哈韩”“哈日”旋风日盛[N];民营经济报;2007年
7 姚大捚;吴冬华会见日本客人[N];新华日报;2007年
8 赵琳;日本漫画:支撑日本文化市场 寄托国民内心渴望[N];今日信息报;2004年
9 驻日本使馆文化处 冯树龙;日本文化产业的领头羊:电通公司[N];中国文化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石岩 实习生 张丽红;与日本神话发生中国关系[N];南方周末;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晨阳;“意”与“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韩洪伟;油画笔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3 温朝霞;1980年后日韩影视剧在中国的传播[D];暨南大学;2006年
4 于桂玲;渡边淳一情爱文学论[D];吉林大学;2008年
5 尚一鸥;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木村淳哉;中国明代四大小说在日本的传播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郝祥满;Y]然与宋初的中日佛法交流[D];浙江大学;2006年
8 半田晴久;日本入宋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王艳华;“满映”与东北沦陷时期的日本殖民化电影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孙德高;唯美的选择与转换[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梅娘创作与日本近代作家[D];湖南大学;2008年
2 钟楠;文化对日本国家战略的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张泓明;试析日本文化特性及其对当代中日关系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7年
4 李翔;论日本文化对其外交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9年
5 王允端;日本对华政策的地缘政治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邱文科;郁达夫的日本观[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秦英;日本亚太外交的文化渊源[D];青岛大学;2007年
8 李冰;试论明代印刷术向日本的传播[D];山西大学;2007年
9 高林博光;鲁迅与日本文化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曹经寰;日剧中的文化元素与受众审美心理的应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06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2306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