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日量词对比分析及对日汉语量词教学策略初探
本文关键词:汉日量词对比分析及对日汉语量词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频繁,在语言上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上,汉语无论从语音、汉字、词汇、还是语法上都对日语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日语和汉语中都存在量词,汉语和日语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两国语言均大量使用量词。多数的日语量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因此,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同源性。然而,随着两国语言的不断发展,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汉语和日语量词产生了各自独有的特点,在用法和意义上也出现了不小的差异,这种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的情况,对日语母语者学习汉语量词产生了母语正迁移和负迁移。本文在先前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通过静态描写法、对比分析法、文献资料法以及归纳总结等方法,对汉日量词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的联系和区别,指出它们的共通性和差异性,把握两种语言量词在语义、语法和语用中的变化,,并以此为出发点,重点分析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习得量词过程中的特点、容易产生的偏误类型及偏误产生的原因,继而从不同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对日汉语量词教学策略,以便为日语母语者的量词习得及对日汉语量词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第二章分别对汉、日量词本体研究和对日汉语量词教学的研究做了叙述。第三章对汉日量词的意义及用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第四章首先阐述了母语正负迁移对日语母语者学习汉语量词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其次对日语学生量词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类型及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五章主要针对第四章所分析总结的量词习得偏误类型及成因,从不同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对日汉语量词的教学策略。结语部分笔者对本文内容做了总结,同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 希望本文可以为日语母语者的汉语量词习得及对日汉语量词教学提供一定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量词 日汉对比 偏误分析 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15
- 1.1 问题的提出13
-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对象13-14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14
-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创新之处14-15
- 第二章 汉日量词研究综述15-25
- 2.1 汉日量词本体研究综述15-24
- 2.1.1 汉语量词研究综述15-19
- 2.1.2 日语量词的研究概述19-23
- 2.1.3 汉日量词对比研究概述23-24
- 2.2 对外汉语及对日汉语量词教学的研究概述24-25
- 第三章 汉日量词意义及用法的对比分析25-60
- 3.1 汉日量词的作用及汉日量词对比的意义25-26
- 3.2 汉日对比量词范围的确定原由及对现阶段大纲、教材量词分布的调查26-33
- 3.3 常用量词汉日对比分析表33-47
- 3.4 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的量词47
- 3.5 意义和用法部分相同的量词47-55
- 3.6 意义和用法差异较大,基本不通用的量词55-58
- 3.7 仅在汉语中执行量词功能的量词58-59
- 3.8 仅在日语中执行量词功能的量词59-60
-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针对日本学生的量词教学60-83
- 4.1 对日汉语量词教学及量词教学理论研究现状60-62
- 4.2 母语正迁移对日本学生习得量词的影响62
- 4.3 母语负迁移对日本学生习得量词的影响62-63
- 4.4 日语学生量词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类型63-76
- 4.4.1 错序63-64
- 4.4.2 量词冗余64-65
- 4.4.3 遗漏65-66
- 4.4.4 误用66-74
- 4.4.5 由于目的语泛化产生的偏误74-75
- 4.4.6 量词重叠形式偏误75-76
- 4.5 日本学生量词偏误产生的原因76-83
- 4.5.1 量词偏误类型及原因分析表76-78
- 4.5.2 产生偏误的语言因素78-79
- 4.5.3 产生偏误的非语言因素79-83
- 第五章 对日汉语量词教学策略及建议83-87
- 5.1 强调汉语量词重要性,纠正学习者对量词习得的错误认识84
- 5.2 发挥母语正迁移作用,减少母语负迁移影响84-85
- 5.3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跨文化意识85
- 5.4 从语言因素角度解决量词搭配、分阶段教学等方面的问题85-87
- 5.4.1 关注名量、动量搭配规则,注意量词与搭配词的双向选择85-86
- 5.4.2 明晰用否量词的判断标准86
- 5.4.3 对量词进行分阶段教学86-87
- 5.5 提高教材编写水平,合理安排量词的数量及出现顺序87
- 结语87-88
- 参考文献88-91
- 致谢91-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浅议汉语量词的英译[J];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2 尹城;汉语量词及其俄语等值手段[J];俄语学习;2003年05期
3 李敏,栾芳;汉语量词的形象色彩[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4 周纯梅;;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综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蒋宗霞;张德岁;;汉语量词研究的历史回顾及未来研究的新取向[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王君君;姚子艳;;试论15世纪汉语量词的新发展——以15世纪朝鲜汉语教科书为例[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4期
7 宗守云;;汉语量词研究方法论的嬗变[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马叔骏;;汉语量词的量和质[J];汉字文化;2008年02期
9 叶桂郴;刘炎飞;;从“个”和“枚”等三对量词的历时演变看汉语量词发展的机理[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王秋平;;汉语量词的俄语表达及比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文艺;;布依语与汉语量词比较[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2 彭媛;;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探索——以量词“串”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武氏惠;;越南学生汉语量词运用偏误分析——以西南大学越南留学生为例[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4年第1期[C];2014年
4 朱晓军;;“量词”英译及英汉量词系统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红梅;现代汉语量词“个”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李宗澈;《史记》量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璇;汉语量词“种、类、样”探析[D];暨南大学;2008年
2 刘立;现代汉语量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闫丽;中亚留学生汉语量词使用现状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谭雷;汉泰量词对比研究及对泰汉语量词教学[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郭步月;现代汉语量词“个”的社会使用情况调查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6 孙秋实;美国留学生汉语量词习得偏误原因及解决对策[D];兰州大学;2013年
7 毕若莹;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月炯;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D];四川大学;2007年
9 武仲波;文学作品中汉语量词名词超常搭配的认知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10 毕春梅;现代汉语量词模糊性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02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0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