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方言称量常见家养动物的个体量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11:45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方言称量常见家养动物的个体量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方言 常见家养动物 个体量词 名量对应 名量匹配 比较研究
【摘要】:方言量词的研究在近些年逐渐得到语言研究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我们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方言量词的一个小类即称量家养动物的个体量词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我们以语言类型学为研究视野,以李荣先生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词典》记录的42处方言点里称量家养动物的个体量词的实例语料为研究材料,在全面考察所有常见家养动物的称量情况的基础上,以家养动物牛、马、猪、鱼、鸡主要研究对象,对现代汉语方言里称量常见家养动物的个体量词进行研究。数理统计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是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个体量词与家养动物名词的名量对应情况和匹配情况是本文展开研究的两个重要维度。先以某一个体量词为基准,分析这个个体量词能够修饰哪些家养动物名词,形成的是一量对一名或一量对多名的名量对应关系;再以某一家养动物名词为基准,分析这个家养动物名词能受哪些个体量词修饰,形成的是一名对一量或一名对多量的名量对应关系。从以上两个角度分别对官话区和非官话区的名量对应情况进行分析,并比较异同。名量匹配方面,主要研究一个动物名词能匹配哪一个或哪一些量词,也即动物名词“牛”、“猪”、“马”、“鱼”和“鸡”匹配的是哪一个或哪一些量词的问题。从名量匹配方面分别对官话区和非官话区的个体量词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比较异同,探究汉语方言里名量匹配规律。 另外,依据比较分析得到的官话区和非官话区家养动物名量对应关系的异同,从类型学的视野出发,归纳出官话方言区、非官话方言区内部的共性特征;从方言区称量家养动物的通用量词“只”、“头”的特点分析汉语称量家养动物的通用量词系统的发展脉络;名量对应、匹配情况的异同与方言区亲疏关系的相关性;方言名量对应、匹配对现代汉语共同语名量对应、匹配的影响等,是本文进行的补充研究。
【关键词】:汉语方言 常见家养动物 个体量词 名量对应 名量匹配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一、引言10-14
- (一) 研究意义10
- (二) 研究现状10-12
- (三) 研究目的12
- (四) 研究方法12-14
- 1、数理统计法12
- 2、比较的方法12-13
- 3、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13-14
- 二、现代汉语方言点的称量家养动物的个体量词的使用情况14-22
- (一) 官话区的称量家养动物的个体量词的使用情况21
- (二) 非官话区称量家养动物的个体量词的使用情况21-22
- 三、现代汉语方言的家养动物名词与个体量词对应情况分析22-42
- (一) 现代汉语方言里一个个体量词对应一个或多个家养动物名词22-28
- 1、一个个体量词对应一个家养动物名词22-23
- 2、一个个体量词对应多个家养动物名词23-28
- (二) 现代汉语方言里一个家养动物名词对应一个或多个个体量词28-33
- 1、一个家养动物名词对应一个个体量词28
- 2、一个家养动物名词对应多个个体量词28-31
- 3、一名对多量方言点中量词的分工31-33
- (三) 官话区与非官话区名量对应情况的比较及成因探究33-37
- 1、官话区和非官话区在名量对应关系上的差异33-35
- 2、官话区与非官话区名量对应情况呈现差异的成因探究35-37
- (四) 官话区和非官话区家养动物名量对应异同的类型学意义37
- (五) 汉语称量家养动物的通用量词系统的发展脉络37-42
- 1、通用量词“只”39-40
- 2、通用量词“头”40-42
- 四、现代汉语方言里家养动物名词与个体量词的匹配情况分析42-56
- (一) 最为普遍稳定的名量匹配组42-44
- 1、官话区中最为普遍稳定的名量匹配组42-43
- 2、非官话区中最为普遍稳定的名量匹配组43-44
- (二) 特殊的名量匹配组44-47
- 1、官话区的特殊名量匹配组44-45
- 2、非官话区的特殊名量匹配组45-47
- (三) 官话区与非官话区名量匹配情况的比较47-48
- 1、官话区普遍名量匹配组的普遍度更高47
- 2、非官话区名量匹配特殊现象的分布更广泛47-48
- (四) 汉语方言中名量组合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存的成因探究48-56
- 1、名量组合具有普遍性的成因48-49
- 2、名量组合具有特殊性的成因49-56
- 五、方言名量对应、匹配对现代汉语共同语名量对应、匹配的影响56-59
- (一) 对现代汉语共同语名量对应、匹配系统的影响56-57
- (二) 对实际运用现代汉语共同语称量家养动物的影响57-59
- 结语59-61
- 参考文献61-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巧红;;量词“只”、“头”的认知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王籽郦;吴俊霖;;《说文解字》反映的六畜文化[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2期
3 郑宇;;从“口”、“头”看汉语一名多量组合现象[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黎纬杰;广州话量词举例[J];方言;1988年01期
5 李荣;;汉语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9年04期
6 林华东;安溪话物量词举要[J];方言;1999年01期
7 张振兴;闽语及其周边方言[J];方言;2000年01期
8 万献初;湖北通城方言的量词“柣”[J];方言;2003年02期
9 陈泽平;秋谷裕幸;;福州话的通用量词“柣”与“P”[J];方言;2008年04期
10 叶桂郴;量词"头"的历时考察及其他称量动物的量词[J];古汉语研究;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步连增;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量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阮咏梅;浙江温岭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54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54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