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现代汉语信念谓词句语用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11:09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信念谓词句语用功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信念谓词句 语用 否定 主观意义 篇章功能


【摘要】:在现代汉语中,包含信念谓词的语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主观情感态度,但这一现象并未得到足够地重视,学者们对这类语句的特点和语用功能没有进行专门、深入地研究。本文立足于现代汉语事实,从系统功能语言学概念、人际和语篇三个维度,结合命题态度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对信念谓词句进行了较为细致地考察。 首先,对信念谓词句进行界定并分析其各个组成部分的特征。本文首先从命题态度语句的特点出发,界定了信念谓词和信念谓词句,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继而细致地分析了信念谓词句三个组成部分各自的特点。分别考察了信念谓词句的态度主体形象、从属命题的特点和信念谓词的语义特征。 其次,分析信念谓词句在否定方面的特点。本文结合逻辑学的相关方法,分析了信念谓词句中否定态度的归属和否定转移现象,并归纳出常见的否定形式。 再次,通过梳理语料,从语句体现的命题态度和间接言语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信念谓词句的主观意义。本文将信念谓词句体现的命题态度分为认识型、评价型和情感型三类,并重点对比了信念谓词句和意见谓词句的不同。借鉴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了信念谓词句体现的四种间接言语行为。 最后,考察信念谓词句的篇章功能。从信息功能、衔接关系和结构功能三个角度全面分析了信念谓词句的语篇功能。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关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汉语语料的整理和分析为基础,对现代汉语信念谓词句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考察。本文研究发现,现代汉语信念谓词句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人们从新的角度认识现代汉语语句,也期望能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信念谓词句 语用 否定 主观意义 篇章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9
  • 绪论9-12
  • 一、选题理由和研究意义9-10
  • 二、研究内容10
  • 三、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10-11
  • 四、语料来源11-12
  • 第一章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12-21
  • 第一节 语言的主观性12-15
  • 一、理论研究12-13
  • 二、汉语主观性的共时表现13-15
  • 三、历时演变中的主观性15
  • 第二节 命题态度理论15-19
  • 一、命题态度名称的界定15-16
  • 二、命题态度谓词的分类16-17
  • 三、命题态度谓词句的研究17-19
  • 第三节 信念谓词句的语义句法研究19-20
  • 第四节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20-21
  • 第二章 信念谓词句的特征21-37
  • 第一节 信念谓词句的界定21-25
  • 一、态度谓词句的主体21-22
  • 二、态度谓词句的特点22-23
  • 三、信念谓词句的确定23-25
  • 第二节 命题态度主体的形象25-26
  • 一、信念的私人性25-26
  • 二、有或然性实现的可能26
  • 第三节 从属命题的特点26-30
  • 第四节 信念谓词的语义特征30-35
  • 一、非叙实性30-32
  • 二、量级性32-33
  • 三、语义发展33-35
  • 第五节 本章小结35-37
  • 第三章 信念谓词句否定的特点37-43
  • 第一节 否定体现的态度37-38
  • 第二节 否定转移38-39
  • 第三节 否定形式39-42
  • 一、直接用“不”否定39-41
  • 二、隐性否定41-42
  • 第四节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信念谓词句的主观意义43-58
  • 第一节 信念谓词句的命题态度43-52
  • 一、认识型命题态度44-47
  • 二、情感型命题态度47-51
  • 三、评价型命题态度51-52
  • 第二节 信念谓词句的间接言语行为52-56
  • 一、表示鼓励53-54
  • 二、表示指令54-55
  • 三、表示宣告55
  • 四、表示感叹55-56
  • 第三节 本章小结56-58
  • 第五章 信念谓词句的语篇功能58-73
  • 第一节 信念谓词句的信息功能58-63
  • 一、信息状态59-60
  • 二、主位结构60-63
  • 第二节 信念谓词句的衔接关系63-70
  • 一、语篇内衔接关系64-69
  • 二、语篇与语境的衔接关系69-70
  • 第三节 结构功能70-72
  • 一、开启话题70-71
  • 二、承接上文71
  • 三、承上转下71-72
  • 四、归总前文72
  • 第四节 本章小结72-73
  • 结语73-76
  • 一、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73-74
  • 二、本文的创新之处74
  • 三、本文存在的不足74-76
  • 参考文献76-81
  • 致谢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敏汝;梁镛;;专用语研究的发展和现状[J];国外语言学;1990年03期

2 顾曰国;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与心智哲学[J];国外语言学;1994年02期

3 彭玉海;俄语感情动词的整合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1年03期

4 张家骅;;“知道”与“认为”句法差异的语义、语用解释[J];当代语言学;2009年03期

5 王华;;小句整合与小句宾语句时间性特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胡泽洪;信念逻辑二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7 张积家;陆爱桃;;汉语心理动词的组织和分类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李绍群;;“多亏”的词汇化和主观化[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9 鲁川;谓词框架说略[J];汉语学习;1992年04期

10 乐耀;;国内传信范畴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允程;第一人称信念的哲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2 张明辉;认知类动词及相关句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72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72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d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