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曾祺《涵芬楼文谈》之文章学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1 20:22
本文关键词:吴曾祺《涵芬楼文谈》之文章学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吴曾祺 《涵芬楼文谈》 文章学理论 作者修养论 文体明辨论 文章修辞论
【摘要】:吴曾祺的《涵芬楼文谈》是他受读者请益为文之法而作的文章学著作,全书体例大致模仿《文心雕龙》,力主指导写作实践,体例严密、视野广阔,在承袭旧章之外又独具识见。本文主要从作者修养、文体明辨、文章修辞三大方面来阐述构建吴曾祺的文章学理论体系,并力图探讨吴氏理论承袭前人之外的独特之处。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结语。 引言主要介绍吴曾祺的身世、《涵芬楼文谈》的版本简介、选题意义、研究现状描述、本文的研究角度及方法和拟研究的问题。 正文分为三部分:作者修养论、文体明辨论和文章修辞论。 其一,作者修养论是吴曾祺文章学理论首要论述之问题,分才、气两方面。博综储才与固本养气相互补充和转化,分别指向作者修养之“行”与“心”,以期二者达到完美结合。 其二,文体明辨论是吴氏文章学理论中至为重要的一部分,但却少有人研究。吴氏从《涵芬楼古今文钞》的选编实践以及一生的治学经验积累,特总结归纳出的《文体刍言》附录在《涵芬楼文谈》正文之后,此为其文体思想之精髓。本文从辨体为先,文体流变,依体为断三方面阐发吴氏的文体思想。 其三,文章修辞论是吴氏文章通变思想的精华呈现。本文主要从“征故以古为师,称谓须从今语”和“炼字必师古训,求奇自我作古”以及“声律相沿不废,用韵不期而合”三部分来进行论述。 结语简要阐述吴氏文章理论的贡献和局限。吴氏的文章理论善于提取前人思想精髓,大胆突破前人的思想桎梏,所以他的理论看似无新意处却大有玄机。当然,受时代、眼界和思想的限制,他的理论也有瑕疵。但瑕不掩瑜,吴曾祺的文章理论在清末民初,乃至整个文章学的发展链上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笔。
【关键词】:吴曾祺 《涵芬楼文谈》 文章学理论 作者修养论 文体明辨论 文章修辞论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作者像及书影8-9
- 引言9-14
- 一、 作者修养论:博综储才,固本养气14-23
- (一) 博综储才,,读书得间14-19
- (二) 固本养气,气以神和19-23
- 二、 文体明辨论:识体源流,谨严明辨23-32
- (一) 作文之法,首在辨体23-25
- (二) 识体由来,考其源流25-28
- (三) 文体既分,依体为断28-32
- 三、 文章修辞论:守其会通,求古从今32-39
- (一) 征故以古为师,称谓须从今语33-34
- (二) 声律相沿不废,用韵不期而合34-36
- (三) 炼字必师古训,求奇自我作古36-39
- 结语39-41
- 参考文献41-45
- 致谢45-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志熙;论中国古代的文体学传统——兼论古代文学文体研究的对象与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王明强;;文话:古代散文批评的重要样式[J];长江学术;2007年01期
3 兰培;;《涵芬楼文谈》之“作家修养论”探析[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4 周楚汉;;文章学研究三十年述评[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5 莫山洪;;文话的兴起与南宋中期文章骈散的对峙——以朱熹、李刘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兰培;;吴曾祺“主于识见论”浅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张静;;序文之体与古今嬗变[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尹相如;;论中国古代文体学的源流[J];昆明师专学报;1991年04期
9 蔡德龙;;清文话中的文体分类观[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苏君礼;;在“创新”视野下的文章学[J];焦作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1123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23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