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浅谈网络交际语言的语用原则

发布时间:2017-11-01 17:01

  本文关键词:浅谈网络交际语言的语用原则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语言 网络交际 语境 用语原则


【摘要】:语言是社会个体言说自我、参与社会交流的基本条件与工具。网络为个体提供了新的交际方式,也提供了新的话语平台,由此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网络语言"。网络交际语境与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有很大差别,对语言交流形式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形成了其独特的用语原则。本文从网络语境的开放性特征出发,探讨了网络交际语言中的合作原则与连贯一致原则。
【作者单位】: 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网络语言 网络交际 语境 用语原则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上交流逐渐成为个体参与社会生活,建构社会关系的重要方式。语言是社会个体言说自我、参与社会交流的基本条件与工具。网络为个体提供了新的交际方式,也提供了新的话语平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网络语言”。通常,研究者对网络语言的所指具有广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志刚;;网络语境与网络语言的特点[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李蔚然;网络语言交际对语言交际原则的运用和偏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周旭阳;;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正赋;;信息耗散模式与新闻真实性——兼论香农—韦弗“噪音”说和马莱兹克系统模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申从芳;;如何规避社会新闻煽情和猎奇的弊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3 邓学良;;传播框架中的模糊符号——“话语泡沫”在外交语言中的功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4 樊丽;;分类、优势与问题:电话广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研究[J];今传媒;2009年10期

5 詹正茂;杨建华;周杰;张行勇;;陕西科技创新工程大众传播策略研究——以“13115”科技创新工程为例[J];今传媒;2010年08期

6 施露;;人际传播中的变异现象分析[J];今传媒;2010年09期

7 刘莺莺;;新浪微博微话题议程设置内容分析[J];今传媒;2012年07期

8 蔡箐;;网络媒体生态危机的系统控制策略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6年06期

9 祖林;董玉娟;;从语言变体角度浅议QQ语言[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10 张微宁;;议程设置视域下的校园网络文化构建[J];才智;2010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蓓;;浅谈数字博物馆的信息选择与利用[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2 吕霓;;中国安全信息传播中的政治文明[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孙信茹;;传媒与民俗生活变迁——甘庄的个案分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4 冯炜;;社会场景:传播主体的心理场[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陈佳;;从Google看网络全球化传播的实质[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何威;;QMC研究初探[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姜红;;作为“信息”的新闻与作为“科学”的新闻学[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陈龙;王瑜;;我国媒体艾滋病报道中的修辞敏感性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9 王迪;;儿童对电视广告中健康信息认知的“知沟”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10 胡家芬;;“火星文”与会话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冯志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城市文化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海军;广告舆论传播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杨拓;电子媒介文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员怒华;“四大副刊”与五四新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春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彤;电信新业务的区域扩散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向美霞;媒体转型期音乐广播生产[D];复旦大学;2010年

10 王倩;大众传媒语境下儿童文学传播障碍归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梁丽;“转基因水稻”事件网络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世昭;农村社区既有与新兴意见领袖的博弈[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万红霞;电视新闻软评论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5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梁爽;黑龙江省动漫产业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钊;体育组织在危机公关中的媒体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闫晨;我国视频新闻网站的议程设置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黄苗;权力话语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汪永奇;广告影像批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董启明!100037,刘玉梅!100037;万维网键谈英语的文体特征[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1期

3 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年06期

4 李成军;陈程;;网络语言的立体分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5 毛力群;网络语言: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铁平;;近十年苏联普通语言学中的若干问题(上)[J];当代语言学;1978年03期

2 杨为明,曹喜梅;试论中西方思维文化差异及其语言体现形式[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3 程峰;;中英交际语言的差异[J];广东教育;2002年06期

4 王承君,马小燕;论交际语言的语言风格[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朱苏妍;;中俄跨文化交际语言差别初探[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6 胡世芳;中外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语言的运用[J];前沿;2005年11期

7 路爱芳;;议英汉交际语言的差异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12期

8 郑萍;交际语言教学理论与我国基础英语教学[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9 马兆勤;;浅论态势语在文学创作中的妙用[J];作家;2009年06期

10 胡燕飞;中西思维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霞林;刘受之;;交际语言与逻辑[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朱震国;;语言构筑起教学的有效性[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王萍;;供应室护士与临床科室沟通语言艺术的应用[A];全国第三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陆稼祥;;文学语言研究的新视野[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5 肖惠萍;;网络交际的正特征和正功能[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戴国平;;阅读的平面透视——英语报刊阅读的实施方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7 ;试论网络语言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影响[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8 罗甸甸;罗康宁;;文学语言中的“闲话”和“废话”——以鲁迅作品为例[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9 施晓伟;;多维视角下英汉语言禁忌之演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李国选;;如何开展世界语旅游活动之我见[A];湖北省世界语协会世界语研讨会论文集(1980-2002)[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郓城县程屯镇初级中学 刘朝云;教师要学会情感投资[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廖美珍;法庭调解语言研究的意义及方法[N];人民法院报;2008年

3 记者 梁婷;抢救深圳方言追寻文化之根[N];深圳特区报;2006年

4 敦煌艺术旅游中等专业学校 吕慧萍;旅游英语教学艺术[N];甘肃日报;2007年

5 汤天生;交际社会的深层语言[N];中国邮政报;2001年

6 买买提·艾力;学习双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4年

7 黑龙江大学 严明;通过外语学习 培养国际视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记者 刘蜀鄂 实习生 张晶慧;汉腔:正悄悄变化[N];湖北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周涛 申兴;被牛市改变的上市公司[N];经济观察报;2007年

10 高振忠;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备测误区浅析[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新;网络汉语即时交际语言的性别差异[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玲玲;信息时代短信语言的特点及其语用机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辉;汉西女性语言共同点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周红;《非诚勿扰》的语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桑颖;平行型会话模式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张慧容;公文交际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卓;访谈节目主持人语言的语用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杨渊;日常交际中的模糊语言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赵博颖;得体性在饭店服务语言中的体现[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唐晓红;大学英语口语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整合[D];西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276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276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1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