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隐喻语料库研究现状与展望
本文关键词:我国隐喻语料库研究现状与展望
【摘要】:我国隐喻语料库研究近年来蓬勃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从研究目标、方法、视角和内容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考察,并从理论建构、历时比较、汉语本体隐喻等方面对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作出展望。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人文与艺术分院;
【基金】: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围城隐喻的认知研究”(Y201009988)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隐喻的认知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理论研究日益成熟,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使用中的隐喻”,尝试采用源于自然语言的实证方法对隐喻理论进行验证和丰富。目前,与认知隐喻学并行发展的语料库语言学已经在语言各层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语料库语言学“不是研究的领域或范围,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莎;;中国学生make隐喻用法发展的语料库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2 陈柯妮;;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语篇与政治语篇、经济语篇中战争隐喻的对比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3 左尚君;;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空间介词“in”误用的认知隐喻解读[J];外国语言文学;2009年03期
4 吴世雄;周运会;;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词汇化隐喻的认知研究初探[J];外国语言文学;2012年04期
5 张建丽;孙启耀;;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本体隐喻习得研究——基于WIDE的个案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周江林,张家强;基于语料库的英语空间隐喻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张立英;徐勇;;从语料库看英汉隐喻模式的异同——以爱情隐喻和理智隐喻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张霄军;曲维光;;国内外隐喻知识库建设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年09期
9 柯于国;缪建英;;国俗语义在《天龙八部》中的隐喻学阐释——一项基于LCMC语料库的实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李静莹;;Alice Deignan《隐喻与语料库语言学》评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懿;;概念整合理论在意义构建中的解释力[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束玫娟;;新闻语篇中的言语隐喻及非言语隐喻——以《纽约时报》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朱晓红;从认知角度看“上”和“下”的方位性隐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周健;;方位词INTO的意象图式及其隐喻性扩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孙妍;;浅谈意象图式与英语介词的学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6 孙婷;刘丙桥;;愤怒情感背后的隐喻文化认知因素——英汉谚语中的愤怒情感隐喻的异同及其文化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7 耿丽敏;王斌;;空间隐喻分析——以《红楼梦》中上、下、高、低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8 章娟娟;;英汉疾病概念隐喻对比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9 边茜岚;;空间对人物形象的修辞建构——以《金陵十三钗》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
10 袁海霞;;从方位词“内”、“外”探讨亲属称谓的空间隐喻[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国萍;韩瑞;;英语委婉机制的认知探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缑瑞隆;;方位词“上”“下”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蔡有恒;;英汉垂直性空间隐喻对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张激波;;隐喻认知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解释[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余求真;;词义引申中修辞现象的认知解释[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6 王俊;;简论空间概念隐喻[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戴卫平;高艳红;;垂直方位词“上/下”“UP/DOWN”隐喻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家旭;;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黎金娥;英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清平;“里”、“里面(头、边)”的共时历时考察及方位词的双音化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恬;指类思维和指类句[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郭晓妮;古汉语物氃位移概念场词_Y系统及其发展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瑾;现代汉语认知称谓词的隐喻及转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苏珊珊;俄汉语直线型空间维度词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莹;旅游宣传手册翻译中的隐喻、转喻及其表达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宋宛蓉;关联理论框架下《红楼梦》隐喻翻译的效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晓玲;中西“离家”童话的一项认知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史谦;经济语篇中隐喻及其文化根源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徐静;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楚辞》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雪;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科技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韦金华;从认知语境视角分析《我有一个梦想》中的隐喻[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旷章红;认知映射视角下的颜色隐喻翻译[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星映;;《文心雕龙》的“圆”思维[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张拱贵;;词的同一性和词目的分立问题[J];辞书研究;1979年01期
3 苏宝荣;汉语语文辞书的词性标注及其对释义的影响[J];辞书研究;2002年02期
4 李尔钢;;兼类词的义项设置和词性标注问题[J];辞书研究;2006年03期
5 王勃然;;论介词空间隐喻的认知理据及其现实意义——以at-on-in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沈家煊;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7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8 顾曰国;使用者话语的语言学地位综述[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9 李平;语言习得的联结主义模式[J];当代语言学;2002年03期
10 王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词类标注得失刍议[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娥;;隐喻研究在语料库语言学中的应用——评《隐喻与语料库语言学》[J];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2 张丽平;顾飞荣;;国内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述评[J];韶关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刘成兰;;浅议语料库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4 阮傲;;实证研究法中的语料库翻译研究[J];考试周刊;2008年08期
5 王海华;高洋;尚晓华;;语料库语言学发展回顾及展望[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黄若妤;何高大;;《语料库走向课堂:语言使用与语言教学》述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4期
7 王三;;英语语料库语言学在我国的发展[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8 徐忠惠;;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语料库[J];时代教育;2007年23期
9 吴文超;;语料库语言学与高中英语教育[J];河南科技;2010年20期
10 姚兰芝;;语料库语言学与语言研究[J];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学华;金建平;邹南昌;;住宅生态化是未来城乡人居环境发展的方向[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田萍;姚武群;;肉种鸡生产的发展方向—设施养殖的目标[A];第九届全国家畜环境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海燕;顾永刚;;浅论城市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目标[A];武汉区域气象中心城市群发展气象服务工作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4 曾盼盼;樊召锋;俞国良;;字词-联结任务中习惯和目标的合作与竞争[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浅论我国流通组织创新[A];“亚细亚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贾临芳;赵建庄;王春娜;吴昆明;魏朝俊;;北京市精品课程——有机化学建设目标[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7 王永炎;;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目标的研讨[A];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张伟;;构建和谐课堂 实现教学目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9 周燕;潘华;;风险导向审计时期内部审计思维层面解析[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下册)[C];2005年
10 尹向工;;城市水管理研究方法浅议[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家金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语料库语言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顾曰国;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刘维善 通讯员 周柳强;薛宝君驰过八省历时半年到深圳[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4 记者李大庆;千名专家历时五年会诊提出八条建议[N];科技日报;2002年
5 陆剑 倪建军;历时五载的“烧饼”案尘埃落定[N];检察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王义伟;庭审历时5年执行又添5年 十年磨一案[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7 记者 刘幼萍;历时3年有余 今日终划句号[N];证券时报;2000年
8 佳庆;沉重的句号[N];大众卫生报;2000年
9 唐薇;蓝田股份:历时两年半最终放弃配股方案[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10 浙江;历时一年的专利纠纷终有果[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平;贵州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与实现途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2 李灿;企业经营战略业绩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吴晓义;“情境—达标”式职业能力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涂敏;我国港口民营化动因、目标及模式选择[D];浙江大学;2008年
5 卢新波;论学习型体制转型[D];浙江大学;2005年
6 栾甫贵;会计制度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3年
7 周芬芬;效率与公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目标冲突与协调[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爱美;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孙毅;隐喻机制的劝谏性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吴哲;现代俄语词汇的多义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璐;网络语言中的隐喻[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2 洪烘;作为认知工具的隐喻及其在英语教学上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秀菊;俄汉语中与“人”有关的隐喻表达形式及其文化认知阐释[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成华;论隐喻的关联性和顺应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黎金琼;意象图式理论与英语短语动词教学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房娜;《庄子》寓言的认知隐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国静嘉;意象图示和隐喻理论在介词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卓君;汉语新义词语义扩展的认知机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李广华;中英爱情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佳祺;《我们依以生活的隐喻》导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57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57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