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二语习得的社会认知理论及其理论基础

发布时间:2017-11-15 15:18

  本文关键词:二语习得的社会认知理论及其理论基础


  更多相关文章: 二语习得 社会认知理论 理论基础 实践意义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二语习得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特征、理论基础及其实践意义。对当今的外语教学而言,它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意义:1)教学有助于二语习得,具有重要价值;2)二语习得不仅仅提升语言能力,还具有改变世界的潜在可能;3)二语习得是人的整体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4)定性研究必不可少。但社会认知理论也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如认知理论的优势怎样和社会文化理论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性和一致性的二语习得理论模型仍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另外,当今影响巨大的认知语言学的"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理论的基本原则也没有及时有效地吸收进来。这正好也体现出一个基本事实,该理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语言学理论作为理论建设的基石。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9
【正文快照】: 1.引言二语习得理论历经半个世纪左右的发展,与语言学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理论语言学对语言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变化,必然导致人们对语言学习的过程及其本质特征的重新认识。认知科学和社会文化理论等相关的研究发现进一步证明,要真正准确把握语言习得的认知过程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凌;彭慧;;高校双语教学理论探讨及对教学实践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年03期

2 王瑞昀;潘智源;;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疑问结构习得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吴琪;;Krashen二语习得假说之我见[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12期

4 张文国;;频次分析与二语习得[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10期

5 莫欣妮;;浅论后殖民文化语境下的二语习得[J];考试周刊;2009年18期

6 陈清;;论二语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文教资料;2007年05期

7 王慧莉;刘坤;;从二语习得研究层面探究外语教学规律——《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评介[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年04期

8 徐海铭;;二语习得研究的九大主流理论和研究走向——《二语习得理论》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3期

9 雷炎炎;韦秋杰;;二语习得理论对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10 尹洪山,杨连瑞;中介语表征中的普遍语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莉;;翻译即文化移入[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连登岗;;汉字基础理论研究亟待加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赵峰;;隐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珂;;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基础:Harry Triandis主观文化理论框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旭;;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予军;;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城市化发展与语言的变迁[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宋雪松;文旭;;二语习得中的概念整合模式[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张宁;;汉语“自己”与英语反身代词的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郝晓燕;刘伟;李茹;刘开瑛;;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及软件描述体系[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正考;汉字构形的深入之思[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梁丹丹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科技系;言语交际学:理论基础实 应用前景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记者 江新辉 通讯员 马向平;乌兰察布市民普通话说得越来越好[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4 王彬;“超隐喻”的透明度[N];文艺报;2010年

5 胡佳轶 李文一;“汉语托福”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6 刘焕辉 江西婺源人 南昌大学教授;言语交际学的草创与重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华;介入:言语互动中的一种评价视角[D];河南大学;2003年

2 张冠华;语言培训服务标准体系及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3 骆传伟;专名的涵义与指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彭_g;魏斯格贝尔的“母语和母语教育”理论及其对汉语汉字研究与教学的启示[D];复旦大学;2010年

5 魏永红;外语任务型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胡朋志;理性主义的复兴[D];浙江大学;2012年

7 王懋康;危机话语修辞情境理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云健;传播与传承视角下基于模因理论的元音系统演化计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航赞;迈克尔·达米特的语义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10 王苏娜;福多的心语假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杨;多语教育的理论与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吕延霞;二语习得理论中汉语学习策略调查与分析[D];河北大学;2013年

3 龙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4 张芳芳;蒙古国中小学阶段中级班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于洋;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与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形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周荣;《三字经》译本的阐释学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魏薇;欧盟双语教育述评—CLIL[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孟将;《蒙古秘史》语言的副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徐茂;对外汉语教师课堂和谐教学语言艺术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牛励强;拼音导入,,汉字跟进,多渠道强化[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90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90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4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