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现代汉语动结式转化为可能补语式的语义基础和限制

发布时间:2017-11-15 17:18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动结式转化为可能补语式的语义基础和限制


  更多相关文章: 动结式 VC 可能补语式 VPC 事件结构 语义限制


【摘要】:汉语中的动结式和可能补语式在结构和语义上都有着密切联系,对二者之间关系一直是汉语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语言事实,运用语料库对这两种述补结构分别进行了考察,并总结了可能补语式的语义特点,以深入探究动结式和可能补语式两者之间的转换关系及其原因。 第一章绪论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界定“动结式”和“可能补语式”的范围,并对研究现状进行梳理,说明文章所用语料的来源。 第二章主要从语义、认知方面分析可能补语式的特点,概括可能补语式的语义内涵,并对其意义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对比了可能补语式和“能VC”、“状态补语式”的区别,以更好地说明两式的特点。本章第三节对可能补语式中涉及到的“择选标准”进行了说明,并概括了两式转化时受到的限制。 第三章分析动结式转化为可能补语式的可能性及其语义基础,并对二者之间的转换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动结式和可能补语式的转化关系和其所属的不同语义范畴相关联。为更好的说明二者的关系,本章第二节专门分析了动结式和可能补语式的共同事件结构,同时概述动结式和可能补语式的语义差别。 第四章考察动词充当动结式和可能补语式述语的情况,并对比两结构式述语的特点,概括相关动词的特征,,说明动词的“完成性”对转化关系的影响。 第五章对动作结果进行简要的分类描写,以分析可能补语的特征。考察动词和形容词作结果补语和可能补语的情况并总结可能补语式中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动结式和可能补语式的转化产生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景松;;补语意义的引申和虚化[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2 沈清淮;可能性述补结构的语义分析与比较[J];重庆师专学报;1997年03期

3 杨国文;;“动词+结果补语”和“动词重叠式”的非时态性质[J];当代语言学;2011年03期

4 张黎;;汉语补语的分类及其认知类型学价值[J];对外汉语研究;2008年00期

5 张黎;;汉语“动作—结果”的句法呈现及其认知类型学的解释[J];对外汉语研究;2010年00期

6 穆力;两种带“得”的动补结构比较[J];汉语学习;1981年02期

7 杉村博 ,沙野;V得C、能VC、能V得C[J];汉语学习;1982年06期

8 邵敬敏;说“V成”结构的性质[J];汉语学习;1988年01期

9 王红旗;谓词充当结果补语的语义限制[J];汉语学习;1993年04期

10 马真,陆俭明;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一)[J];汉语学习;199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Y冒

本文编号:1190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90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b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