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外国留学生“反而”使用情况考察及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7-11-15 22:24

  本文关键词:外国留学生“反而”使用情况考察及教学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反而 预期 偏误 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讨论副词"反而"的语法特点、句式规律,指出"反而"句的成句条件是"前段预期+后段结果",在预期的基础上提出相反或相对的结果,后段结果是话题表达的焦点。其基本句式是四段式,常态句式表现为三段式或二段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留学生使用"反而"的偏误类型及偏误的原因,最终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
【分类号】:H195.1
【正文快照】: §0引言本文讨论副词“反而”的语法特点、句式规律、外国留学生使用“反而”产生的偏误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通过对452名外国留学生使用“反而”的用例进行归类、频次统计和分析,总结出产生偏误的原因,并与汉语母语者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本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娟;;语气副词“反而”探微[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贾光茂;杜英;;汉语“语块”的结构与功能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王还;;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内部规律的试金石——以“反而”为例[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1期

4 罗海辉;;“反而”与“却”的对比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蒋叶红;;“反而”的语义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2期

6 王晓慧;;“反而”的意义用法分析及教学策略探讨[J];语文学刊;2009年19期

7 吴春仙!100083;“反而”句的语义逻辑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8 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岁;;“V+Num+是+Num”构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对象的数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李国庆;现代汉语的“不是P,也是Q”复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孔燕;;说“蛮”与“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5 汪颖;;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6 赖玮;李丹;;试论“不论(是)……和”在单句中的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7 胡静敏;;程度副词“非常”与“格外”辨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8 李智;;基于语料库统计分析留学生助词“着”的偏误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9 阚洁;;《三遂平妖传》因果复句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何贞慧;朱乐红;;汉语存现句的界定分类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韩玉华;;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汤晓林;;语气副词“一旦”及其教学[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禀诚;;“我A我B(我C/我D)”标题格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唐永明;王小捷;文娟;;基于关联词的复句语言模型[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胡金柱;沈威;杜超华;;基于规则的复句中的关系词标注探讨[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杜超华;沈威;姚双云;;基于复句语料库的分词系统的研究[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胡金柱;沈威;杜超华;罗进军;;基于渡越矩阵的复句关系词自动标注初探[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运良;;“不是”的用法及自动处理研究[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面向自然语言理解的汉语虚词研究[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高芸;从SDRT的视角探析汉语话语结构的修辞格式[D];西南大学;2011年

8 舒江波;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复句关系词自动标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向二兰;汉英助动词句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晓旭;《史记》时间词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亮亮;俄语原因意义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姣;俄语让步意义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龚晶晶;“比N还N”格式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邬述法;《九章算术》虚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佳;印尼留学生11类有标转折复句习得顺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肖艳;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常用篇章衔接手段偏误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唐文成;越南学生汉语“是……的”句式的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白克宁;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正光;惯用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与意义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周健;;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吴静,王瑞东;词块——英语教学有待开发的资源[J];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03期

4 王还;;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内部规律的试金石——以“反而”为例[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1期

5 马真;;关于“反而”的语法意义[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1期

6 王改燕;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语言输出过程[J];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7 丁言仁,戚焱;背诵课文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外语界;2001年05期

8 宋德生;组块效应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9期

9 王立非;张大凤;;国外二语预制语块习得研究的方法进展与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5期

10 齐沪扬;有关类固定短语的问题[J];修辞学习;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艳;马云静;;对外汉语教学中单音形容词的教学策略[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S2期

2 杨华梅;;维吾尔族学生误用汉语介词“对”的教学策略刍议[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10期

3 吴泓;;留学生作文偏误个案分析及教学策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12期

4 许惠敏;;浅析留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偏误现象[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07期

5 许艳艳;;泰国人学汉语的语音难点及教学策略[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戴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问题[J];青年文学家;2011年04期

7 宋益丹;;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策略探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03期

8 宋珉映;;关于韩国学生习得“还”的几点思考:从母语的干扰谈起[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5期

9 王晓慧;;“反而”的意义用法分析及教学策略探讨[J];语文学刊;2009年19期

10 罗晓杰,孙琳;偏误理论与二语习得[J];外语学刊;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善涛;李敏;;基于信息库的新词词汇共性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李顺琴;;汉语颜色词的教学策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许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洁;宋柔;;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偏误标注方法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边卫花;曹文;;日本人产生普通话r声母和l声母的音值考察[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阮朝辉;;应用文教学策略简论[A];贵州写作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2年

7 刘淑莲;;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理念、目标与教学实践探索[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彭媛;;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探索——以量词“串”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张巍;;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出现的逆序词现象研究[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彭娟;;视听说课程的网络化教学[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教师 李戈平;关于汉语拼音的教学体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2 柴葳;首个政府间合作海外汉语教师培训中心建立[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记者 苏军;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师资缺口[N];文汇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彬;话题链语篇构建机制的多角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陈晨;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的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芳兰;现代汉语语义韵的理论探索与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丁银贞;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困难和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荣维东;写作课程范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朱志平;汉语双音词的属性测查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蓉若;初级阶段非洲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刘鸿雁;基于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单音形容词习得偏误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张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还是”偏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梁恩正;“看”、“见”对N的语义选择及二语习得中的偏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柳俊琳;母语为粤语的普通话学习者学习偏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唐文成;越南学生汉语“是……的”句式的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禄丽华;“不管……都”的偏误及其教学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静;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用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王帅;俄罗斯留学生的汉字学习情况偏误情况调查报告[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王莉;民族学生汉语简单趋向补语习得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913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913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0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