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留学生习得对象介词“对”“向”“跟”的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1 05:27
本文关键词:韩国留学生习得对象介词“对”“向”“跟”的偏误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韩国留学生 汉语对象类介词 偏误分析 教学策略
【摘要】:汉语在表达各种语法意义时通常采用虚词和语序,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而介词属于虚词中比较重要的一类,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用法很多变,这就使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介词时很难理解它的意义和用法。加之在韩语语法中并没有一类词能够与汉语介词相对应,这也就让很多的韩国留学生在学习介词时寸步难行。 汉语中的对象介词“对、向、跟”使用频率很高,在有些场景三个介词是可以互换的,但很多时候却是不能互换的。加之在韩语中这三个对象介词都可以被翻译成韩语的格助词““?””,这就让韩国留学生在区别它们的语义和语用时很容易造成混淆,导致偏误的产生。 本文通过筛选各种语料库里的偏误语料,以偏误分析法为主分析和研究了造成对象介词“对、向、跟”的偏误原因。通过分析,韩国留学生在使用以上三个介词造成的偏误类别主要有漏用、错用、误加、错序和杂揉;而产生偏误的原因主要是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泛化、回避行为以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误导等方面。最后,根据这三个对象介词出现的偏误笔者提出了三方面的教学策略:针对性教学、突出性教学、情景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青松;外国人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回避策略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李萌;;浅析韩国留学生对汉语介词的使用偏误——以介词“对”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肖奚强;;韩国学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2期
4 李琳莹;介词“对”的意义和用法考察[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本文编号:1209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09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