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框式结构“想……就……”的语义特点

发布时间:2017-11-23 19:28

  本文关键词:框式结构“想……就……”的语义特点


  更多相关文章: 框式结构 “想……就……” 语义特点 统一解释


【摘要】:文章主要对框式结构"想……就……"的语义特点进行共时考察。考察表明,恒定常量具有[+语篇关联性];自由变量具有[+自主动态性]和[+主观可控性];框式结构整体具有[+态度的强主观性]。在自称、对称和他称语义辖域中,这种[+态度的强主观性]分别表现为[+主观意志]、[+主观意向]和[+主观评价]。文章对框式结构"想……就……"的语义特点做出了统一解释。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现代汉语估测范畴的语义句法研究”(编号:10YJA740054) 湖南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现代汉语估测范畴的语义认知基础”(编号:09YBB051) 衡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现代汉语估测性框式结构研究”(编号:10B59)的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o引言0.1新世纪以来,在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想唱就唱”的催化下,框式结构“想……就……“的使用域明显扩大,使用度大为提氋,表现出相当旺盛的生命力和扩散力?。例如?:(1)不要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梦想文学网2009年1月4曰)(2)主机邮箱由你做主,想要多大就多大。(《报刊精选》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振中;;试论现代汉语框式结构[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2 储泽祥;谢晓明;;汉语语法化研究中应重视的若干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3 邵敬敏;;汉语框式结构说略[J];中国语文;2011年03期

4 邵敬敏;;“连A也/都B”框式结构及其框式化特点[J];语言科学;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淑美;;框式结构语法化过程中形式和意义的互动关系——以“为……起见”的语法化过程为例[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何丽萍;;焦点标记“是”与“连……都/也”句法位置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3 朱军;史沛沛;;程度补语“死”与“要死”的共性与差异[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陈鸿瑶;吴长安;;“也”字独用语篇衔接功能的视角化阐释[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尹海良;;现代汉语方位类后缀“-头”和“-面”的认知考察[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罗耀华;柳春燕;;《语言学概论》课程创新教学尝试[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张静;;“渐”的语法化历程及其机制[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李振中;;框式结构“非…不可”用于估测表达的历时考察[J];古汉语研究;2013年02期

9 赵建华;;赣语都昌话中“个”字的助词功能及其语法化[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年04期

10 于立昌;;汉语动量词产生时间问题再探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航;;留学生“连……都\也”结构多重信息解码情况调查研究[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舒江波;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复句关系词自动标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翟会锋;三官寨彝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孟德腾;现代汉语嵌入式预制语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晓慧;动词后“上”与“下”、“来”与“去”的语义演变及其不对称性[D];浙江大学;2010年

7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云峰;北京话介词史(1750-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10 王倩;现代汉语增量与减量构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佳慧;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强调句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顾海丽;“X就X吧”格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邢晓文;现代汉语“V都VP了”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杰;“都VP了,,S”句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云彪;体标记“在”、“着”的对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黄燕旋;方位对举四字框式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刘娱;事件性临时称谓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汪秀军;汉语无条件类条件句的模式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倩;论语法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巴丹;“都”与“也”在相关构式中的异同[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彭龄;;“格式”研究刍议[J];常工院报学术论文集;1986年02期

2 Bernd Heine,马壮寰;《语法的认知基础》简介[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3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4 宋玉柱;“连”字是介词吗?[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5 贾冬梅;“才X就Y”句式浅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6 张拱贵;语法格式和语汇格式——《现代汉语“格式”初探》序[J];汉语学习;1985年05期

7 邵敬敏,刘焱;比字句强制性语义要求的句法表现[J];汉语学习;2002年05期

8 郑娟曼;邵敬敏;;“责怪”义标记格式“都是+NP”[J];汉语学习;2008年05期

9 邵敬敏;从“才”看语义与句法的相互制约关系[J];汉语学习;1997年03期

10 倪宝元;林士明;;说“连”[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越;;两岸携手话“愿景”[J];语文学刊;2005年17期

2 华丽萍;;能受副词“很”直接修饰的动作动词的特点[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陈宗菊;;“用”引导的工具成分和材料成分小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4 李湘;;“V+-量N”结构对量词的选择与限制[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4期

5 罗敏;;真-假命题与“被”字网络流行语[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胡斯可;;从预设角度看“给他水喝”类短语的语义特点[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王艳红;;“非……不可”句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8 白云;;汉语谚语的语义特点[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包克菲;;复音构词中同义语素的选择性[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年03期

10 张时阳;;“的”字短语的语义特点[J];湘南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翠菊;;从及物性角度看汉语无定主语句[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世涛;;“其他”和“另外”的综合考察[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小川;;动趋结构对现代汉语位移句句型生成的制约[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许小星;亢世勇;;基于标注语料库的“被”字句语义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红霞;;“AB的VP/NP”结构中的AB的功能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袁金亮;李小琴;;普通话“掉了”与乐安方言“啊哩”的异同[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安锋;汉语预设触发语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李霞;《金瓶梅词话》动词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桂朴成(Supachai Jeangjai);汉泰熟语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范立珂;位移事件的表达方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张少英;同义心理活动动词解析模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6 李剑影;现代汉语能性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童小娥;四类述补短语与位移事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8 余东涛;现代汉语时间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田臻;汉语静态存在构式对动作动词的语义制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阿依克孜·卡德尔;现代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名词对比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燕旋;方位对举四字框式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朱军;现代汉语复杂宾语的语义特点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3 贾吉峰;数词成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4 陈倩仪;“X 以来”的动态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5 陈华琴;现代汉语惯用语及其文化内涵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杨琳;稍微系程度副词的句法语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玉朝;《元刊全相平话五种》量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翠萍;英汉新词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姬凤霞;慈利方言变形形容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萍;报纸新闻导语受事主语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19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19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9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