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通俗字林辨证》民俗语汇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3 20:21

  本文关键词:《通俗字林辨证》民俗语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通俗字林辨证》 民俗语汇 分类 总结


【摘要】:民俗语汇是各种反映社会各地人民风俗习惯的词语的总汇,是民俗语言学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和文本。对民俗语汇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风俗及生产生活面貌。清代由于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文化一度繁荣,考据之风大盛,在大量训诂专著出现的同时,还留下了相当多的杂考笔记。这些杂考笔记中存在大量的民俗语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俗字林辨证》作为其中的一分子,之前不像《通俗编》和《俗语典》等俗语专书那样为世人所关注,但这并不能抹杀它的价值。该书共分五卷,词语条目总数为323则,其中,民俗语汇有188则,占比约58%。书中所收民俗语汇在涉及的内容上涵盖了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作者唐埙对词语的考辨为后人阅读古代经典扫清了障碍。本文以《通俗字林辨证》为蓝本,,对其中的民俗语汇从民俗语言学视角进行了细致整理和深入研究。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正文,分为四章;第三部分是结语。 绪论部分主要讲的是民俗语汇研究的历史概况,以及对《通俗字林辨证》一书展开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是《通俗字林辨证》概述,包括对作者生平、主要著作及《通俗字林辨证》成书时间、背景、版本、目的、主要内容的介绍。 第二章从民俗语言学视角对《通俗字林辨证》中的民俗语汇进行归纳整理。在来源上,书中民俗语汇可分为经籍、史册、诗文、名物、俗语五类。其中,名物、俗语属于民俗语源,经籍、史册、诗文属于文献语源。在内容上,可分为有形物质、人生社会、心意信仰、岁时节令、言语习俗五大类。本章除分类外,还论述了作者唐埙“以俗证雅”的学术思想,总结了民俗语汇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词义扩大、缩小和转移以及民俗语汇消亡等情况。 第三章是通过归纳,总结出了作者在释词时用到的三种传统的训诂方法——因声求义、因形求义、因文求义,并对三种方法在该书运用过程中体现出的优缺点进行了论述。本章的后半部分,通过前文的归纳整理,总结出了《通俗字林辨证》的文体特点。 第四章从历时角度选取东汉服虔《通俗文》和明代陈士元《俗用杂字》两本同样带有“通俗”特点的著作与《通俗字林辨证》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的研究成果,重申了本文填补《通俗字林辨证》民俗语汇研究空白的重要意义,并希望以此唤醒人们对该书的重视,为珍惜文献中民俗语汇的抢救发掘做出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涛;语言研究的民俗学视角[J];北方论丛;2000年03期

2 马晓红;民俗语言的传承与流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3 曲彦斌;;民俗语言学新论[J];民俗研究;1992年01期

4 杨振兰;民俗词语探析[J];民俗研究;2004年03期

5 郭在贻;;俗语词研究与古籍整理[J];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04期

6 王丽坤;;《通俗文》刍议——辑录俗言俚语、冷僻俗字的滥觞之作[J];文化学刊;2011年02期

7 刘颖;;中国民俗语言学研究20年述评[J];修辞学习;2007年02期

8 丁全;方言与民俗[J];语文建设;2001年06期

9 艾娣雅;语言与民俗[J];语言与翻译;2000年04期

10 曲彦斌;略论语言与民俗的双向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03期



本文编号:1219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19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0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