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文化活动理论的二语写作同伴反馈系统模型构建
本文关键词:基于社会文化活动理论的二语写作同伴反馈系统模型构建
【摘要】:同伴反馈研究得到二语写作过程理论、二语习得互动理论、合作学习理论以及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多学科领域理论的支持,但这些理论不能凸显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在反馈过程中的作用,亦不能系统地展现同伴反馈的整个过程。本文以社会文化活动论为理论框架,重新阐释同伴反馈,将同伴反馈视为二语写作教学中的一种集体性实践活动,构建了同伴反馈系统模型。该模型突出了同伴反馈的社会认知过程,为同伴反馈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作者单位】: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9
【正文快照】: 1.0引言教师反馈与同伴反馈是二语写作反馈的两种主要形式。尽管教师反馈在二语写作课堂和教学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近二十年来同伴反馈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二语写作教学中,逐渐成为二语习得和二语写作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HuLam,2010;Vil-lamilde Guerrero,2006;许悦婷、刘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悦婷;刘骏;;基于匿名书面反馈的二语写作反馈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2 蔡基刚;;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在线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对比研究[J];外语界;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丽华;;对提升高校办公室管理效率的再思考[J];大家;2012年03期
2 沈志法;;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同伴互评研究[J];飞天;2011年24期
3 郭飞燕;;同伴反馈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4 郑春萍;李楚菡;卢志鸿;;形成性评估在公众英语演讲教学中的运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曾利红;;近期国内写作反馈研究综述及其启示[J];大家;2012年04期
6 陈茂庆;李宏鸿;高惠蓉;;名著阅读与同伴互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年01期
7 王亚军;苏利斌;;同伴反馈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1年31期
8 王莹;;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之对比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陈婉平;;教师指导下的同伴纠错在CET-4写作中的有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2年68期
10 宁旋;;大学英语写作中教师书面反馈的个案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凯阳;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对学生写作影响的调查[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王欣;中国英语学习者对教师反馈与同伴的采纳情况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王宇;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吴浩然;基于过程体裁法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竞;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教师书面反馈的特征与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邢树娜;在线同伴反馈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耿虹;利用即时通讯软件提高高一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寇凤珍;匿名或实名的同伴反馈对非英语专业不同写作水平学生的影响[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曹亚茹;高职学生英语写作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唐夏雯;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中的同伴反馈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莫俊华;;同伴互评:提高大学生写作自主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蒋宇红;在线同伴评价在写作能力发展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3期
3 杨苗;;中国英语写作课教师反馈和同侪反馈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琳琳;;社会文化环境与语言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2 陈贺;试论社会文化环境对翻译文本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3 阮元;“谢绝探望”[J];咬文嚼字;1997年09期
4 杨旭东;;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社会文化因素与翻译策略的选择[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30期
5 熊淑慧;;活动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6 孙光莹;;浅谈语言与社会文化中的人文教育[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年01期
7 黄南津;唐未平;;社会文化环境对古壮字生存、发展的影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曹志希;王晓丽;刘伟;;二语习得的社会认知基础[J];外语教学;2006年05期
9 王颖;;二语写作中的反馈研究述评[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张晓丽;;从翻译选材、翻译方法和译文评价看社会文化对翻译的制约[J];宜春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芳;;论规范对翻译事件的影响——董秋斯翻译个案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斌;马志成;;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秦德祥;;吟诵传承的价值、疑难与设想[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以中;语音听觉反馈对言语发声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平;[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任红霞;翻译史上的奇观—林纾现象之探索[D];广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33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33872.html